通常,在Node.js里导入是通过 require函数调用进行的。 Node.js会根据 require的是相对路径还是非相对路径做出不同的行为。
本文主要介绍了FIS(File Index System)的源码,分析了FIS的整体架构和核心模块,以及FIS的编译、部署和运行流程。同时,还详细阐述了FIS的配置文件、命令行参数、命令行工具、异常处理、日志输出、代码覆盖率、构建、依赖管理、模块导出、代码规范等内容。通过本文,读者可以了解到FIS的整体设计和实现细节,为FIS的使用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前面已经已fis server open为例,讲解了FIS的整体架构设计,以及命令解析&执行的过程。下面就进入FIS最核心的部分,看看执行fis release这个命令时,FIS内部的代码逻辑。
我们都经常遇到这个情况,在 Web 项目目录结构划分得细致之后,从某个子组件引用公共模块时,如果使用准确的相对路径,路径可能会变得相当长:
1.线上环境静态文件存放于前端CDN静态池,有一个专门的发布系统可以上传文件.在发布文件的时候需要创建url路径,因为CDN的缓存原因,在路径中增加了版本号,最终结果的url类似这种//n.sinaimg.cn/mail/sinamail66/js/139276/xxx.js
我们都知道Nodejs遵循的是CommonJS规范,当我们require('moduleA')时,模块是怎么通过名字或者路径获取到模块的呢?首先要聊一下模块引用、模块定义、模块标识三个概念。
1.js-sequence-diagrams的作用 将简单的文本行绘制成手绘风(或是简单的直线条)的流程图。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数据结构。 ---- 这次做一个数据可视化的网站,我和后端最后一个要攻克的问题是把dataset=[[{"228056": {"2219889": 2013}}, {"108833": {"2059058": 2013}}, {"249854": {"286000": 1997}}, "99"],[{"228056": {"694932": 2004}}, {"32830": {"4
东东是一名前端工程师,主要用 React 技术栈,用了多年之后想深入一下,所以最近开始看 React 源码。
现在项目已经有了,但是要把它放到生产环境中还是有些事情要做,在这最后一节,来把它们一一搞定。 这一节其实更多是关于webpack的内容。不过要想把react用得很爽,我们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构建工具。在前面几节webpack都在默默地工作着。react全都是关于组件的,组件意味着模块化,webpack让前端模块化得淋漓尽致。我们的目标是要把react用起来,并且是很舒坦的用起来,所以我觉得这节并没跑题,而且很重要。 打包部署文件 我们的源代码是没法直接跑起来的。ES6语法大部分浏览器还不完全支持,有些浏览器完全
接着上回新闻搜索的例子。现在我们要通过路由进入一个新的页面来查看新闻详细内容。 react和路由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用什么路由都可以。不过使用react-router可以让我们的代码风格统一, 并且有些工具使用起来很方便。 先来安装react-router库(我目前安装的版本是2.0.1,跟1.x版本区别比较大): npm install react-router --save 从使用上来说,react-router不过是一些react组件,所以用起来特别方便。不用多说,看个例子就知道怎么用了。 先把咱们已
webpack的核心是一切皆模块,所以它其实本质上就是个静态模块打包器。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编写了 Blog 的首页视图,并且配置了 URL 和模板,让 Django 能够正确地处理 HTTP 请求并返回合适的 HTTP 响应。不过我们仅仅在首页返回了一句话:欢迎访问我的博客。这是个 Hello World 级别的视图函数,我们需要编写真正的首页视图函数,当用户访问我们的博客首页时,他将看到我们发表的博客文章列表,就像 演示项目 里展示的这样。 首页视图函数 上一节我们阐明了 Django 的开发流程。即首先配置 URL,把 URL 和相应的视图函数绑定,一般写在 urls.py
前言:这两天学了下nodejs,网络上有很多教程但是我觉得不是很全面,所以写一下我学习的过程和当中所遇到的问题。
本文由 IMWeb 团队成员 Ciccy 首发于 IMWeb 社区网站 imweb.io。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IMWeb 社区更多精彩文章。 webpack的核心是一切皆模块,所以它其实本质上就是个静态模块打包器。当 webpack 处理应用程序时,它会递归地构建一个依赖关系图,其中包含应用程序需要的每个模块,然后将所有这些模块打包成一个或多个 bundle。官网显示的这幅图很形象地描述了这个过程: webpack4相比于3做了很多优化,最大的改变就是支持了零配置打包,不再强制要求必须进行繁琐的webpac
node_modules 是安装 node 后用来存放用包管理工具下载安装的包的文件夹。比如 webpack 等这些工具。
1,跟进electron模式跑eagle出现i18n找不到的问题,原因是.remote.require('./translations/i18n'));这种写法,会在主进程的
像我上次做的案例一样,每次路径前面都要../一下,不仅麻烦,而且如果复制粘贴这一块代码到了别的文件夹中,路径全部要重新更改
1.首先点击下方下载文件并解压 2.wordpress用户将解压的js文件上传至你主题目录的js文件夹下 3.wordpress用户将下方代码复制你主题的footer.php文件里一定要在<body></body>标签之中 (注:代码中的路径要改为你自己的绝对路径。) 路径名一般为(http://你的域名/wp-content/themes/你的主题名称/js/djtx.js)
thinkjs的配置有很多,系统默认配置 -> 应用配置 -> 调试配置 -> 模式配置 基本上只用到应用配置,应用配置的路径是App/Conf/config.js, 配置在程序中是很方便读取和写入的
1. 让 pre 按钮在Django 后台 ckeditor 富文本编辑器中显示出来,ckeditor 的 config.js 文件里添加插件:codesnippet
前面文章讲了FIS的源码实现细节,这篇文章偏实战一些,给出FIS跟require.js结合的简单例子。
去年(19年10月)在某技术沙龙上分享了《小程序工程化探索》后,陆续有网友联系到我询问一些实现方面的细节,虽然常年顶着黑眼圈修着“福报”,但还是决定抽出时间写一个小程序工程化系列,一是希望能帮到部分同学,二是希望能提升自己的总结与表达能力,由于是一个系列,所以每篇文章会尽量聚焦一个点,篇幅不会很长。闲话少述,本篇是小程序工程化系列第一篇,我将会详细介绍如何利用 Webpack 实现对小程序代码的文件依赖分析。
下一步你想做的可能是省略解释器,直接通过运行 ./foo.sh 或者 ./bar.js 来执行你的程序。想在命令行输入命令时省略解释器,你可以将它写入实际运行的程序中,比如 ./bar.js:
本文简单介绍CMD到AMD的转换,距离实战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require.js的配置支持,打包部署等,这里也就抛个思路,感兴趣的童鞋可以进一步扩展。
最早的时候看别人的博客很多都有一个可爱的看板娘,然后就找了教程给自己也整了一个。因为找到的教程都是稂莠不齐的,原作者自己说的也略显含糊(其实是我自己看不懂)。总之秉承着一如既往的小白风格。把网上的教程做个整合。
因为我之前是在burpsuite里怼着接口去掉cookie测未经授权访问的,基本算是灰盒测试。
当我们基于vue开发单个项目时,我们会init一个vue-cli,但当我们想在其他项目里共用这套模板时,就需要重新init一个,或者clone过来,这非常不方便,而且当多人开发时,我们希望所有的开发代码都在一个git目录下,这时就有了对webpack进行配置的需求,当有些页面需要多入口时,我们又产生了对多入口配置的需求,这里提供一种配置方案,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以前一直在用 create-react-app 来创建 React 项目,奈何 CRA 实在太难用了,今天花了点时间扫了一下 Next.js 的官网,发现用起来还挺简单的。
在项目中使用了一段时间的 Webpack ,得益于其多元的功能支持和配置定制,得到了很多本地编译和依赖管理的帮助。在搭建好配置和架构之后,开发过程中可以不再关注模块的组织、载入、转义、合并、精简、兼容等各种方面的工程问题,全部交给 Webpack 来处理。效率和体验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本篇文章就是在对使用 Webpack 过程中的关键配置和方法做一些总结和沉淀。 本文是一些零散的功能记录、关键点配置和 Tips,大部分从使用过程中总结而来,并不是手册翻译也不是入门讲解,正在入手 Webpack 或在使用中遇
前两篇文章我们介绍了react+electron构建桌面应用和如何加载本地的静态资源。然后现在有个需求,是要使应用里的弹窗独立于主窗口,今天来实现这个需求。
我们创建了add.js文件和minus.js文件,然后 在index.js中引入,再将index.js文件引入index.html。
先解释一下Nuxt.js和Next.js虽然只有一个字母之差,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服务端渲染框架.
node/lib/module.js里会遍历各种目录,然后加到Module.paths里。 然后electron.asar\renderer\init.js里也会增加一些目录 所以渲染进程的加载module,是会遍历各种目录的
下面的sw.js的路径是/,或是把sw.js的Header加上``头,当前涉及到运维的事都会比较麻烦啦。所以就是前端把sw.js放在/下会简单些。
总体思路 1、 建立一个js服务,该服务实现通用js文件的加载、依赖、缓存、更新以及复用。 2、 各个项目如果使用通用js,可(bi)以(xu)使用js服务实现加载。 3、 Js服务只提供通用的js,比如jQuery、my97、easyUI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js文件)。 4、 其他针对特点需求写的js文件,需要自己写代码加载。Js服务可以提供加载用函数。(正在考虑要不要使用sea.js) 5、 Js服务加载的js文件,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当然也不负责各个文件里的函数名称是否冲突。 Se
上一篇 npm publish package 发布流程 中说了开发的过程,但是对于测试和调试部分并没有过多的去讲述这些事情。如果一次都说完的话文章就太长了,而且只用文字描述的话,部分内容可能无法很好的表述出来,那么读起来就略显干涩容易烦躁。所以就把这部分单独拿出来说一说。
<host appBase=”d:/aaa”> <Context docBase=”d:/aaa/bbb”> </Context> </host>
一般来说,项目的 TS 编译器配置全部存储在项目根目录下的 tsconfig.json 文件中
docsify 终于算是弄完了,简单记录下。然后发现一个问题,相比 Hexo,Hugo 这些页面加载很慢,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运行时生成只能这样了。
减小文件搜索范围 配置 resolve.modules Webpack的resolve.modules配置模块库(即 node_modules)所在的位置,在 js 里出现 import 'vue' 这样不是相对、也不是绝对路径的写法时,会去 node_modules 目录下找。但是默认的配置,会采用向上递归搜索的方式去寻找,但通常项目目录里只有一个node_modules,且是在项目根目录,为了减少搜索范围,可以直接写明 node_modules 的全路径;同样,对于别名(`alias)的配置,亦当如此:
接 [一对一讲什么] 之 切图之后做啥?要加入项目和测试接口 上回书说,切完了页面,把HTML文件啊,CSS,JS,IMG图片什么都扔到相应的开发环境目录里,把链接神码的都搞好,然后在开发环境里把你的页面能运行起来,就像这样, 你的自己电脑上搞好的页面的访问路径是这样的: file:///D:/wesay/3/html5_1.html 如果你自己在本地电脑搞个apache服务,那么这个页面的访问路径是这样的, localhost/wesay/3/html5_1.html 而如果你配置好开发环境之后,把项目跑
gulpjs是一个前端构建工具,与gruntjs相比,gulpjs无需写一大堆繁杂的配置参数,API也非常简单,学习起来很容易,而且gulpjs使用的是nodejs中stream来读取和操作数据,其速度更快。如果你还没有使用过前端构建工具,或者觉得gruntjs太难用的话,那就尝试一下gulp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