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件数限制修改 1、用户级别 查看Linux系统用户最大打开文件限制: # ulimit -n 1024 (1) vi /etc/security/limits.conf mysql soft nofile 10240 mysql hard nofile 10240 其中mysql指定了要修改哪个用户的打开文件数限制。 可用'*'号表示修改所有用户的限制;soft或hard指定要修改软限制还是硬限制;10240则指定了想要修改的新的限制值,即最大打开文件数(请注意软限制值要小于或等于硬限制)。 (
1、修改用户进程可打开文件数限制 在Linux平台上,无论编写客户端程序还是服务端程序,在进行高并发TCP连接处理时,最高的并发 数 量都要受到系统对用户单一进程同时可打开文件数量的 限制(这是因为系统为每个TCP连接都要创 建一个socket句柄,每个socket句柄同时也是一个文件句柄)。可使用ulimit命令查看系统允许当 前用户进程打开的文件数限制: [speng@as4 ~]$ ulimit -n 1024 这表示当前用户的每个进程最多允许同 时打开1024个文件,这1024个文件中还得除去每个进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txlsz/p/13683892.html
“too many open files”这个错误大家经常会遇到,因为这个是Linux系统中常见的错误,也是云服务器中经常会出现的,而网上的大部分文章都是简单修改一下打开文件数的限制,根本就没有彻底的解决问题。
在确定最大连接数之前,先来看看系统如何标识一个tcp连接。系统用一个4四元组来唯一标识一个TCP连接:{local ip, local port,remote ip,remote port}。
如非必须,关掉或卸载iptables防火墙,并阻止kernel加载iptables模块。这些模块会影响并发性能。
说这个问题是在是惭愧, 到底为什么惭愧结尾说, 事情是MYSQL 8.011 的一些机器的max_connections 经常被改为214, 而明明我们的设置的是2000的最大连接数, 但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改为214.
在Linux系统内默认对所有进程打开的文件数量有限制(也可以称为文件句柄,包含打开的文件,套接字,网络连接等都算是一个文件句柄)
你好,我是 somenzz,可以叫我征哥,今天看到了一个很好的面试问题,分享给你。
为了让系统能够支持更大的并发,除了必须安装event扩展之外,优化linux内核也是重中之重。
因为近期互联网直播/点播需求量激增,我们在项目对接时也遇到各种各样关于视频直播和点播的问题。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个并发报错的案例。
为了让系统能够支持更大的并发,除了必须安装event扩展之外,优化linux内核也是重中之重,以下优化每一项都非常非常重要,请务必按逐一完成。
统计目录中文件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ls每行列出一个文件,并将输出通过管道符传递给wc计算数量:
通常说的网络,都是在TCP/IP协议族的基础上运作的,HTTP协议,只是这个协议族中的一个。
worker_processes指令是用来设计Nginx进程数,官方默认设为1,赋值太多了,将会对系统IO影响效率,降低Nginx服务器性能。但是为了让多核CPU能够更好的处理并行任务,我们可以讲该值设置大一些,最好这个值是机器CPU的倍数,并不是越大越好。 worker_cpu_affinity
补充说明: ulimit为shell内建指令,可用来控制shell执行程序的资源。
在Linux中,您可以更改打开文件的最大数量。您可以使用ulimit命令修改此数字。它授予您控制shell启动的资源或由其启动的进程的能力。
在Linux中,每个进程分配的资源是有限制的,以防止某个进程耗尽系统资源,从而影响其他进程的正常运行。开发人员需要时刻关注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避免资源异常导致系统问题。
使用ls和grep命令配合 统计当前目录下文件的个数,不包括目录 > ls -l | grep "^-" | wc -l 统计文件夹下文件个数,包括子文件 > ls -lR | grep "^-" | wc -l 9188 统计文件夹下目录个数,包括子目录 > ls -lR | grep "^d" | wc -l 540 使用find和wc 统计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普通文件,包含隐藏文件,不包含子目录下的文件 > find /etc -maxdepth 1 -type f | wc -l 统计目录中的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继电脑和手机后,挖矿病毒也盯上了IoT设备。 无论是智能冰箱、彩电还是洗衣机,但凡有点算力的(物联网和端侧)设备都可能被这种病毒感染,用于挖掘加密货币等。 AT&T Alien Labs新发现的Linux恶意软件Shikitega就是一例。 相比之前的一些IoT设备,Shikitega更加隐蔽,总共只有376字节,其中代码占了300字节。 那么,这个新型恶意软件究竟是如何感染设备的? 利用加壳技术“隐身” 具体来说,Shikitega核心是一个很小的E
在上篇文章 每个后端都应该了解的OpenResty入门以及网关安全实战 中,我向大家介绍了 OpenResty 的入门使用是 WAF 防御实战,这篇文章将给大家继续介绍 OpenResty 入门之性能测试 篇。
在上篇文章 每个后端都应该了解的 OpenResty 入门以及网关安全实战 中,我向大家介绍了 OpenResty 的入门使用是 WAF 防御实战,这篇文章将给大家继续介绍 OpenResty 入门之性能测试 篇。
在做后端服务器性能测试中,我们会经常听到'分布式'。但你是否了解分布式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讲,在企业实战中,如何使用分布式进行性能测试,实战过程中,又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很多读者在看完百万 TCP 连接的系列文章之后,反馈问我有没有测试源码。也想亲自动手做出来体验体验。这里为大家的实践精神点赞。
系统性能一直是一个受关注的话题,如何通过最简单的设置来实现最有效的性能调优,如何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保证程序的运作,ulimit 是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经常使用的一种简单手段。ulimit 是一种 Linux 系统的内键功能,它具有一套参数集,用于为由它生成的 shell进程及其子进程的资源使用设置限制。
Linux 的节点 inode inode是存储文件元信息的区域,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所谓元信息,即文件的创建者、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每一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里面包含了与该文件有关的一些信息。 可以通过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可以知道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有以下内容: 文件名以及文件的大小(字节数),链接数,Uid 文件拥有者的ID,Gid 文件所属组的ID 文件的权限,包括读写执行权限(rwx) inode文件数据块的位置、数据块数、I
来 源:马哥Linux运维 今天我们来测试一下Linux下面删除大量文件的效率。 首先建立50万个文件 $ test for i in $(seq 1 500000);do echo text >
如果你的项目中支持高并发,或者是测试过比较多的并发连接。那么相信你一定遇到过“Too many open files”这个错误。
首先我们来看如何标识一个TCP连接?系统是通过一个四元组来识别,(src_ip,src_port,dst_ip,dst_port)即源IP、源端口、目标IP、目标端口。比如我们有一台服务192.168.0.1,开启端口80.那么所有的客户端都会连接到这台服务的80端口上面。有一种误解,就是我们常说一台机器有65536个端口,那么承载的连接数就是65536个,这个说法是极其错误的,这就混淆了源端口和访问目标端口。我们做压测的时候,利用压测客户端,这个客户端的连接数是受到端口数的限制,但是服务器上面的连接数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个,一般可以达到百万(4C8G配置),至于上限是多少,需要看优化的程度。具体做法如下:
最近发现https://imgurl.org/ 自建CDN节点偶尔出现无法打开的情况,查看服务器负载不高,nginx连接数大概在1024后就无法处理,按理说nginx处理1024左右的并发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就是出现无法打开的情况,查看nginx错误日志,出现大量的“Too many open files”错误,大致意思就是说nginx无法打开更多的文件,看来问题并不在并发数上面。
高并发(High Concurrency)是互联网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通过设计保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很多请求。
EXT3是第三代扩展文件系统,是日志文件系统,常用于Linux操作系统,本次分享的案例为成都某大学EXT3文件系统数据删除,服务器操作系统及应用环境为redhat4.6 mysql,数据库用于存储教师及学生的注册信息,linux脚本每天会定时将数据库文件打包成tar.gz备份到本地其他数据分区,备份成功后删除前一天的备份文件,系统于某个周末遭到恶意入侵,所有数据库文件(包括备份)均被删除。
磁盘配额是计算机中指定磁盘的储存限制,就是管理员可以为用户所能使用的磁盘空间进行配额限制,每一用户只能使用最大配额范围内的磁盘空间。这样可以避免因某个用户的过度使用磁盘空间造成其他用户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影响系统运行。在服务器管理中此功能非常重要,但对单机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在Linux系统中一切皆可以看成是文件,文件又可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链接文件和设备文件。 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是内核为了高效管理已被打开的文件所创建的索引,其是一个非负整数(通常是小整数),用于指代被打开的文件,所有执行I/O操作的系统调用都通过文件描述符。 程序刚刚启动的时候,0是标准输入,1是标准输出,2是标准错误。如果此时去打开一个新的文件,它的文件描述符会是3。POSIX标准要求每次打开文件时(含socket)必须使用当前进程中最小可用的文件描述符号码,因此,在网络通信过程中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串话。标准文件描述符图如下:
我们知道在Linux中一切皆文件,那么一台服务器最大能打开多少个文件呢?Linux上能打开的最大文件数量受三个参数影响,分别是:
与传统的cp、tar备份方式相比,rsync具有安全性高、备份迅速、支持增量备份等优点,通过rsync可以解决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备份需求,例如定期的备份文件服务器数据到远端服务器,对本地磁盘定期做数据镜像等。
fdisk : 这个命令是磁盘分区表操作工具,fdisk能将磁盘分区,同时也能为每个分区指定分区类型,总的来说,fdisk就是磁盘工具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
数据库是基于操作系统的,目前大多数MySQL都是安装在linux系统之上,所以对于操作系统的一些参数配置也会影响到MySQL的性能,下面就列出一些常用的系统配置。
内存就像是一个书包,容量有限,只能带着一部分东西。而图书馆则是一个专门存储和管理文件的地方,拥有更大的容量,并且可以永久保存文件。为了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文件,我们需要有一个书单来记录每本书放在哪里,这个书单就相当于文件系统的索引区,记录着文件的位置和相关信息。同时,为了提高访问效率,热门借阅的书会放在最前面供大家选择,避免每次都要去远处找书。通过良好的文件系统规划,我们可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将通过类似于图书馆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再一步一步的讲解文件是如何放入磁盘的、索引节点等这些知识点。
Linux是一种开放的、因Internet而产生的操作系统。Internet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如电子商务被迅速接受和普及,都为 Linux提供了更巨大的机会,使之成为企业和部门级的首选平台。同时,Linux也以其对新技术的巨大包容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这表现在其内核技术的发展为Linux环境下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分配数据、升级数据提供了高性能的系统技术支持。ext3文件系统就属这类技术中较突出的一种。 日志文件系统 通常在系统运行中写入文件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写入文件的元数据(如权限、所有者及创建和访问时间),如果在写入文件内容之后与写入文件元数据之前的时间差里,系统非正常关闭,处于写入过程中的文件系统会非正常卸载,那么文件系统就会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当重新启动时,Linux会运行fsck程序,扫描整个文件系统,保证所有的文件块都被正确地分配或使用,找到被损坏的目录项并试图修复它。但是,fsck不保证一定能够修复损坏。出现这种情况时,文件中不一致的元数据会填满已丢失文件的空间,目录项中的文件项可能会丢失,也就造成文件的丢失。 为了尽量减少文件系统的不一致性,缩短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文件系统需追踪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这些记录存放在与文件系统相分离的地方,通常我们叫“日志”。一旦这些日志记录被安全地写入,日志文件系统就可以应用它们清除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并将它们组成一个引起文件系统改变的集,将它们放在数据库的事务处理中,保持在状态下有效数据的正常运行,不与整个系统的性能发生冲突。在任何系统发生崩溃或需要重新启动时,数据就遵从日志文件中的信息记录进行恢复。由于日志文件中有定期的检查点,通常非常整齐。文件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效率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Linux可以支持许多日志文件系统,包括FAT、VFAT、HPFS(OS/2)、NTFS(Windows NT)、UFS、XFS、JFS、ReiserFS、ext2、ext3等。 ext3支持多种日志模式 ext3 是ext2文件系统的高一级版本,完全兼容ext2,与ext2主要区别便是具有快速更新文件的存储功能。计算机自磁盘上读取或写入数据开始就必须保证文件系统中文件与目录的一致性,所有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均以数据块的形式存放在存储设备中,当磁盘分区时文件系统即被创建,按照文件形式、目录形式支持存储数据和组织数据。Linux的文件和目录采用层次结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一般是在安装系统时通过使用“mount”命令安装上的,用于使用的文件链表存储在文件/etc/fstab中,用于维护而安装的文件链表则存放在/etc/mtab中。 ext3提供多种日志模式,即无论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还是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包括文件自身的改变),ext3 文件系统均可支持,以下是在/etc/fstab文件引导时激活的三种不同日志模式: ◆data=journal日志模式 日志中记录包括所有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和元数据。它是三种ext3日志模式中最慢的,但它将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使用“data= journal” 模式要求ext3将每个变化写入文件系统2次、写入日志1次,这将降低文件系统的总性能,但它的确是使用者最心爱的模式。由于记录了在ext3中元数据和数据更新情况,当一个系统重新启动的时候,这些日志将起作用。 ◆data=ordered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且溢出文件数据要补充到磁盘中。这是缺省的ext3日志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在写入文件系统和写入日志之间的冗余,因此速度较快,虽然文件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不被记录在日志中,但它们必须做,而且由ext3的daemon程序在与之相关的文件系统元数据变化前执行,即在记录元数据前要修改文件系统数据,这将稍微降低系统的性能(速度),然而可确保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数据与相应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同步。 ◆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但根据标准文件系统,写程序仍要将文件数据的变化记录在磁盘上,以保持文件系统一致性。这是速度最快的ext3日志模式。因为它只记录元数据的变化,而不需等待与文件数据相关的更新如文件大小、目录信息等情况,对文件数据的更新与记录元数据变化可以不同步,即ext3是支持异步的日志。缺陷是当系统关闭时,更新的数据因不能被写入磁盘而出现矛盾,这一点目前尚不能很好解决。 不同日志模式间有差别,但设置的方法一样方便。可以使用ext3文件系统指定日志模式,由/etc/fstab启动时完成。例如,选择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可以做如下设置: /dev/hda5 /opt ext3 data=writeback 1 0 在一般情况下,
当然,查看当前的磁盘和内存使用情况df -h,free -m,是否使用numa和swap,或是否频繁交互信息等。当然,还有其他的监控项目,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日志类信息,例如:
课堂上芒果给大家介绍过Linux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用户系统,不同的用户处于不同的地位,拥有不同的权限。
我在知乎和公众号上都提到过,我 2012 在腾讯工作的时候写过一篇《Linux文件系统十问》。总有人问我这篇文章在哪里能看到,如今外网唯一的正版链接-腾讯学堂也挂了,网上能搜到的全是盗版。所以今天我干脆就正式给大家发一遍。
Linux 中的 xargs 命令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行工具,可以将一些参数集合传递给其他命令作为参数,并利用指定的命令进行处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批量处理文件,执行一些需要多个参数的命令,并且支持并发操作。
通过ulimit -n命令可以查看Linux系统里打开文件描述符的最大值,一般缺省值是1024,对一台繁忙的服务器来说,这个值偏小,所以有必要重新设置linux系统里打开文件描述符的最大值。那么应该在哪里设置呢?
Linux内核是高并发服务的关键组件之一。以下是一些可用于优化Linux内核的配置。
本章将会讲解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LVM:(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
Linux系统中的wc(Word Count)命令的功能为统计指定文件中的字节数、字数、行数,并将统计结果显示输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