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的Android系统启动的过程就是架构图中从下往上运行加载的过程,这里有一张关于Android系统启动过程的总结图(图片来自参考链接gityuan.com),大家可以先看看:
arch:包含和硬件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每种平台占一个相应的目录,如i386、arm、arm64、powerpc、mips等。Linux内核目前已经支持30种左右的体系结构。在arch目录下,存放的是各个平台以及各个平台的芯片对Linux内核进程调度、内存管理、中断等的支持,以及每个具体的SoC和电路板的板级支持代码。
Android系统庞大且错综复杂,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初探Android系统整体架构,一窥其全貌。
本文作为Android系统架构的开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系统整体架构角度概要讲解Android系统的核心技术点,带领大家初探Android系统全貌以及内部运作机制。虽然Android系统非常庞大且错综复杂,需要具备全面的技术栈,但整体架构设计清晰。Android底层内核空间以Linux Kernel作为基石,上层用户空间由Native系统库、虚拟机运行环境、框架层组成,通过系统调用(Syscall)连通系统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对于用户空间主要采用C++和Java代码编写,通过JNI技术打通用户空间的Java层和Native层(C++/C),从而连通整个系统。
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则是多进程协作的基础。一般而言,IPC至少需要两方(如两个进程)参与。根据信息流动的方向,这两方通常被称为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实际使用中,IPC经常被用于服务调用,因此参与IPC的两方又被称为调用者和被调用者,或者客户端和服务端。
6.音频:音频体系结构ALSA.支持USB音频和MIDI设备,并支持全双工重放功能。
学习安卓的架构,是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理解安卓。安卓使用Linux内核,但安卓的架构又与常见的Linux系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传统的Linux架构,再来看安卓的变化。 Linux系统架构 先来
原文地址:牛客网论坛最具争议的Linux内核成神笔记,GitHub已下载量已过百万
指挥linux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是linux内核。这个内核相当于linux系统的“大脑”,linux系统的就是在linux内核上发展起来的。linux高可用就是针对linux内核的。
本文是“Linux内核分析”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会以内核的核心功能为出发点,描述Linux内核的整体架构,以及架构之下主要的软件子系统。之后,会介绍Linux内核源文件的目录结构,并和各个软件子系统对应。
1)、因为我们对内核有保护机制,告诉应用程序只可以访问许可的资源,不许可的资源不可以访问。这也就是把内核层和应用程序抽象分离开, 也就是内核层和用户空间。 2)、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调用在应用程序访问内核的应用程序。 3)、binder驱动
i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层(CoreOS layer)、核心服务层(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Medialayer)和可触摸层(Cocoa Touch layer)。图1-1展示了Mac OS X和iOS系统架构层次的一个对比。
IPC全名为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含义为进程间通信,是指两个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在Android和Linux中都有各自的IPC机制,这里分别来介绍下。
用户空间(User Space) :用户空间又包括用户的应用程序(User Applications)、C 库(C Library) 。
倪继利著 2005年8月出版 ISBN 7-121-01518-5 900页 88.00元(估价)
进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内存空间。由于进程比较重量,占据独立的内存,所以上下文进程间的切换开销(栈、寄存器、虚拟内存、文件句柄等)比较大,但相对比较稳定安全。
——源码地址1: https://android.googlesource.com/
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阵营之一的Android,底层基于Linux内核,中间为Native&Runtime层和Framework层。我们知道Linux本身有着很成熟的IPC(进程间通信)机制,比如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socket、信号和信号量等。然而,Android却使用Binder来作为它的IPC的方案,这是为何呢?接下来,就把我之前学习Binder的心得写下来。
Linux内核及源码学习使用陈莉君老师的书《深入分析Linux内核源代码》,内核源码版本为2.4.16。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专业课,主要介绍移动互联网系统及应用开发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概述、无线网络技术、无线定位技术、Android应用开发和移动应用项目实践等五个部分。移动互联网概述主要介绍移动互联网的概况和发展,以及移动计算的特点。无线网络技术部分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网络(包括2G/3G/4G/5G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Ad hoc网络、各种移动通信协议,以及移动IP技术。无线定位技术部分主要介绍无线定位的基本原理、定位方法、定位业务、数据采集等相关技术。Android应用开发部分主要介绍移动应用的开发环境、应用开发框架和各种功能组件以及常用的开发工具。移动应用项目实践部分主要介绍移动应用开发过程、移动应用客户端开发、以及应用开发实例。 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以解决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各种移动通信方法,完成移动定位算法的设计。 2.培养学生移动应用编程能力,能够编写Andorid应用的主要功能模块,并掌握移动应用的开发流程。 3. 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移动应用系统的设计原则; 3.掌握Android应用软件的基本编程方法; 4.能正确使用常用的移动应用开发工具和测试工具。
Docker容器本质上是宿主机上的进程。Docker通过namespaces实现了资源隔离,通过cgroups实现了资源限制,通过写时复制机制(copy-on-write)实现了高效的文件操作。
程磊,某手机大厂系统开发工程师,阅码场荣誉总编辑,最大的爱好是钻研Linux内核基本原理。 一、进程间通信的本质
进程间通信 即 IPC机制,IPC 全称为 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接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 标识符是IPC对象的内部名, 而它的外部名则是key(键), 它的基本类型是key_t, 在头文件<sys/types.h>中定义为长整型.。键由内核变换成标识符。
binder是什么?可以理解为Andor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信的方式,虽然Android系统基于Linux,但是它并没有采用Linux自带的进程间通信方式,而是采用了更高效的binder,理解binder对于理解Android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binder原理图如下:
今天突然被 ==“不同场景下该如何选择进程间通信方式?”==给噎着了,这我还真没认真想过,以前只知道说它们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还真没想过什么时候用谁?这个问题。
以虚拟化PC为应用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群增长很快。本文介绍的这个架构,优点是增加全局系统安全。
如何保证一个进程或线程能安全稳定地把一段消息发送到另一个进程和线程,甚至是另一台机器的进程或线程,再或是要通过代理转发到另一个进程或线程,一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学习Linux内核的总结,由于新的内核版本太过于庞大,说实话,啃不动,然借鉴前人的建议,故开始从早期的Linux0.11版本开始学习。
总体而言,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强大、灵活且可定制的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系统、超级计算机等各种领域。
过去,当一个信号被发送后,除了知道发生了一个信号之外,处理函数对于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现在内核可以给处理函数提供大量的上下文,甚至信号能传递用户定义的数据,跟后来更高级的IPC通信机制一样。
Android其本质就是在标准的Linux系统上增加了Java虚拟机Dalvik,并在Dalvik虚拟机上搭建了一个JAVA的application framework,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是基于JAVA的application framework之上。
Linux 的同步机制不断发展完善。从最初的原子操作,到后来的信号量,从大内核锁到今天的自旋锁。这些同步机制的发展伴随Linux从单处理器到对称多处理器的过渡;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传统上负责对计算机硬件直接控制以及管理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的功能一般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等。当多个程序运行时,操作系统负责规划每个程序的处理时间。 一个操作系统概念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内核(Kernel)以及壳(shell)。
Java编程语言(第三版)—Java四大名著—-James Gosling(Java之父)
进程调度器是Linux内核中最重要的子系统。其目的是控制对计算机CPU的访问。这不仅包括用户进程的访问,还包括其他内核子系统的访问。
由于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系统的,所以有必要简单的介绍下Linux的跨进程通信,对大家后续了解Android的跨进程通信是有帮助的,本篇的主要内容如下:
本专栏,用于记录我对Linux内核源码的学习,就像STL源码的那个专栏一样,我知道阅读源码对我的意义。 愿者上钩咯,共同进步。
Android作为移动端操作系统,传统的Linux进程间通信机制不满足于Android,所以开发了一套新的IPC机制,就是Binder机制。
java虚拟机和Dalvik虚拟机的区别 该文章是本人转载的,觉得写的不错,和大家分享一下 Google于2007年底正式发布了Android SDK, 作为 Android系统的重要特性,Dalvik虚拟机也第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对内存的高效使用,和在低速CPU上表现出的高性能,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依赖于底层Posix兼容的操作系统,它可以简单的完成进程隔离和线程管理。每一个Android应用在底层都会对应一个独立的Dalvik虚拟机实例, 其代码在虚拟机的解释下得以执行。 很多人认为Dalvik虚
作为一名程序员,肯定不仅仅限于使用API文档,因为浮于表面是远远不够的。进阶学习的阶段,需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深入阅读Android源码,学习优秀的代码风格和设计思想,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任何Android设备最底层的硬件包括 显示屏, wifi ,存储设备 等. Android最底层的硬件会根据需要进行裁剪,选择自己需要的硬件.
以内核代码 v0.11 和 v3.4.2 版本源码对 Linux 内核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Linux 内核。本文记录 Linux 操作系统结构与功能流程的学习。
上一篇我们讲了 Linux 系统的启动流程,本文讲解一下 Andorid 系统的启动流程。
Linux对Namespace的操作,主要是通过clone、setns和unshare这3个系统调用来完成的,clone创建新进程时,接收一个叫flags的参数,这些flag包括CLONE_NEWNS、CLONE_NEWIPC、CLONE_NEWUTS、CLONE_NEWNET(Mount namespace)、CLONE_NEWPID和CLONE_NEWUSER,用于创建新的namespace,这样clone创建出来新进程之后就属于新的namespace了,后续新进程创建的进程默认属于同一namespace。
打算给我们部门弄个内部分享。发现大家对一些底层知识的认知停留在一句一句的,比如听说JVM使用-XX:-UseBiasedLocking取消偏向锁可以提高性能,因为它只适用于非多线程高并发应用。使用数字对象的缓存-XX:AutoBoxCacheMax=20000比默认缓存-128~127要提高性能。对于JVM和linux内核,操作系统没有系统的概念,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没有思路。所以我的内部分享,主要分为linux部分,jvm部分和redis部分。这篇是linux篇。学习思路为主,知识为辅。我也是菜鸟一枚~~
Linux 几乎无处不在,不论是服务器构建,还是客户端开发,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解和基础技能的掌握对全栈来说都是必备的。
Android系统的源代码数量非常庞大,这些代码主要分成4层,从低到高为Linux内核层、系统库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和应用程序层,它们分别由驱动工程师、系统工程师、框架工程师和应用程序工程师来开发。如图所示为整个Android系统的框架图: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