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的模型都是-m,也就是NAT模型,但是我们如果不指定,默认模型是DR模型。
多线路接入技术就是在互联网数据中心(IDC)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把不 同的网络接入商(ISP)服务接入到一台服务器上或服务器集群,使服务器所提供的网络服务访问用户能尽可能以同一个ISP或互访速度较快的ISP连接来进 行访问,从而解决或者减轻跨ISP用户访问网站的缓慢延迟(南北网络瓶颈) 问题。多线路接入是一个技术概念可以有多种具体实现方式,由于大多用户都是网通与电信,为了见简单起见,我们只讨论双线接入技术。目前国内的ISP提供商分别提出了“双IP双线路”、“单IP双线路”、“CDN多线路”和“BGP单IP双线路”等双线路实现方法,下面来对以上提出的双线路接入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近日,谐云发布了基于LinuxBridge的Kubernetes网络组件HCBridge,并正式将其在Github上开源。相比于Overlay网络和三层网络模式,L2的网络模式更加能够适应网络安全监管的要求。项目地址为https://github.com/harmonycloud/hcbridge
目标: 一台服务器通过多个网卡连接多个网络,能够保证不同网络的来的数据能够按照原路返回,同时通过这两个网络中任意一个的外网ip或域名访问正常。
在搭建Hadoop集群时,要求网络使用以太网,最低要求使用千兆网络,推荐使用万兆网络,标准配置是数据网络配备双万兆网卡,管理网络配备双千兆网卡。使用双万兆网卡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在“为什么家里要有公网IP”一文中已经简要的说明了一下网络环境对于NAS的重要性,这里专门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今天我们接着上节课介绍的 Linux 网络知识,继续来学习它们在虚拟化网络方面的应用,从而为后续学习容器编排系统、理解各个容器是如何通过虚拟化网络来协同工作打好基础。
数据中心(IDC)网络的虚拟化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网络虚拟化(NV)、网络设备虚拟化(NDV)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1 集群基础 1.1 集群简介 1.1.1 集群基础 场景需求 满足不了用户需求 集群:资源扩展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三轴扩展 x轴: 复制或者克隆的方式 y轴: 配置升级或者资源增强的方式 z轴: 通过业务梳理和资源整合的方式,实现细节单独部署的一种扩展方式 访问效果 浏览器 - dns解析 - 反向代理 - 负载均衡 - web应用 - 数据库 - 存储 1.1.2 集群类型 类型简介 高扩展集群 LB 共同支撑一个业务
今天把Linux的网络配置总结了一下,尽管并不难可是是个比較重要的基础。然后我也不知到自己以后是否会做运维,可是我知道自己比較喜欢刨根问底。还有就是我很珍惜我以前掌握过的这些运维的技能。今天突然间问自己,Linux网络配置的那个文件路径是什么。突然间小心脏又绷紧了,我发现记忆已经開始模糊了。尽管陆续有把之前运维的笔记整理上来,可是每次都有种写遗书的淡淡地忧伤在里面。突然间又想暴粗口了。。。。。
(1)双桶双速是有两个速度的(cir和pir),系统使用cir(承诺信息速率)朝着cbs(承诺突发尺寸)注入令牌;使用pir(峰值信息速率)朝pbs(峰值突发尺寸),当有数据经过这两个桶时,先检查pbs再检查cbs:
在业务初期,我们一般会先使用单台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随着业务流量越来越大,单台服务器无论如何优化,无论采用多好的硬件,总会有性能天花板,当单服务器的性能无法满足业务需求时,就需要把多台服务器组成集群系统提高整体的处理性能。
CENTOS6的网卡命名方式:它会根据情况有所改变而非唯一且固定,在CENTOS6之前,网络接口使用连续号码命名: eth0、 eth1等,当增加或删除网卡时,名称可能会发生变化。
最近有个网友在问腾讯云主机的公网IP总在变为什么不能固定下来。 经过了解此用户是购买腾讯云主机用于测试和临时搭建网站,所以计费方式是“按量计费”和“竞价实例” 当云主机重启时就会出现网友反馈的问题公网IP会变化,那是否有方法让公网IP不变? 这里推荐两种方式:
动机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现在直接开干,下面 Step by Step 的详细介绍 ESXi 的安装以及 LEDE、iKuai、Win7 等虚拟机的安装及使用。
EasyCVR智能边缘网关系列可提供多协议的设备接入、采集、AI智能检测与识别、处理、分发等服务。结合EasyCVR平台的视频云服务,能实现海量前端设备的接入/转码/分发、视频监控直播、云端录像、存储、检索回看、智能告警、平台级联等功能。硬件可兼容多种运行系统,包括Win7/Win8/ Win10/Linux等,具备较强的开放度与灵活性,目前已发布多个版本,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前往官网了解。
据此推算,貌似单一线路,网络传输速度也就1.5*(1/4*10^6) = 375M/bs
这里以CentOS 7系列为例设置静态IP,原来RedHat系列的Linux发行版可以通过setup工具方便的设置静态IP,但是在版本7之后setup工具的功能就逐渐减弱了,所以这时候采用修改配置文件的方式来设置静态IP,方法如下:
本文主要为嵌入式入门开发者的接口、网口等板卡基础快速测试,当初级学习的开发者拿到板卡,如何在最快时间内测试板卡正常?,继续测试教程(4)的CAN接口、VGA接口、7英寸LCD触摸屏、10.4英寸LVDS触摸屏、7英寸MIPI触摸屏测试部分,接下来是看门狗测试、网络接口(RGMII ETH、RGMII ETH)、AUDIO音频、CVBS OUT接口、TVIN接口等测试部分是否正常。
前言 网络虚拟化相对计算、存储虚拟化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以我们在学校书本上学的那点网络知识来理解网络虚拟化可能是不够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网络就是由各种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相连组成的一个网状结构,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起连接。 带着这样一种思路去理解网络虚拟化可能会感觉云里雾里——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如何实现虚拟化? 其实,网络虚拟化更多关注的是数据中心网络、主机网络这样比较「细粒度」的网络,所谓细粒度,是相对来说的,是深入到某一台物理主机之上的网络结构来谈的。 如果把传统的网络看作「宏观
限于某些原因 F-Stack 项目之前是未对 IPv6 进行支持的,随着 IPv6 需求的增多,近期对 IPv6 进行了支持。本文将简单介绍 F-Stack 支持 IPv6 所做的修改,如何使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F-Stack 如何支持 IPv6 以下所列为 F-Stack 支持 IPv6 所进行的修改,具体改动细节可查看 github 相关 commits。 F-Stack 框架支持 在 Makefile 中定义 IPv6 相关的宏INET6及需要包含编译的文件NETINET6_SRC
ens192 ip:192.168.1.3/24 网关:192.168.1.2 (对端是国外优化线路)
将 Kubernetes 的 CNI 从其他组件切换为 Cilium, 已经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的性能. 但是通过对 Cilium 不同模式的切换/功能的启用, 可以进一步提升 Cilium 的网络性能. 具体调优项包括不限于:
这是100个 Linux 命令的第10篇文章,主要介绍如何在 Linux 主机中管理网络,包括网络接口配置、主机名配置等。
为了使得多种设备能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和为了解决各种不同设备在网络互联中的兼容性问题,国际标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也就是 OSI 网络模型,该模型主要有 7 层,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物理层。
上篇文章介绍了容器网络的单主机网络,本文将进一步介绍多主机网络,也就是跨主机的网络。总结下来,多主机网络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overlay、macvlan、flannel、weave、cacico 等,下面将分别一一介绍这几种网络, PS:本文仅从原理上对几种网络进行简单的对比总结,不涉及太多的细节。 overlay 俗称隧道网络,它是基于 VxLAN 协议来将二层数据包封装到 UDP 中进行传输的,目的是扩展二层网段,因为 VLAN 使用 12bit 标记 VLAN ID,最多支持 4094 个
我们深受windows、ubuntu、开发板之间互PING问题的困扰, 特别为这个问题录了视频(https://v.qq.com/x/page/h0505eg7z0m.html) 无奈还是有很多很多同学不看视频直接发问,或者说看了视频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我再试图用几页文档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ping问题解决方法最新文档,遇到问题首先看这里,也希望这是最后一个文档。
什么是负载均衡呢?用户输入的流量通过负载均衡器按照某种负载均衡算法把流量均匀地分散到后端的多个服务器上,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可以独立的响应请求,达到负载分担的目的。从应用场景上来说,常见的负载均衡模型有全局负载均衡和集群内负载均衡,从产品形态角度来说,又可以分为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基于ECMP,使用Quagga+LVS+Keepalived构建多活负载均衡方案
route 命令用于显示和操作IP路由表。要实现两个不同的子网之间的通信,需要一台连接两个网络的路由器,或者同时位于两个网络的网关来实现。在Linux系统中,设置路由通常是 为了解决以下问题:该Linux系统在一个局域网中,局域网中有一个网关,能够让机器访问Internet,那么就需要将这台机器的IP地址设置为 Linux机器的默认路由。要注意的是,直接在命令行下执行route命令来添加路由,不会永久保存,当网卡重启或者机器重启之后,该路由就失效了;要想永久保存,有如下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想要将设备连接到网络,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那就是「有线和无线」。
Route就是用来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的。大多数主机一般都是驻留在只连接一台路由器的网段上。由于只有一台路由器,因此不存在使用哪一台路由器将数据包发表到远程计算机上去的问题,该路由器的IP地址可作为该网段上所有计算机的缺省网关来输入。 但是,当网络上拥有两个或多个路由器时,你就不一定想只依赖缺省网关了。实际上你可能想让你的某些远程IP地址通过某个特定的路由器来传递,而其他的远程IP则通过另一个路由器来传递。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负载均衡: 负载平衡(Load balancing)是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用来在多个计算机(计算机集群)、网络连接、CPU、磁盘驱动器或其他资源中分配负载,以达到最佳化资源使用、最大化吞吐率、最小化响应时间、同时避免过载的目的。这是来自维基百科的介绍。负载均衡的目的,就在于平衡计算机的负载,给用户提供优质,可靠,稳定的服务。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负载均衡”,一个超市的收营员高峰期只能服务10位顾客,当做活动时有20位顾客需要服务的话可能就会排长队,这样购物体验将会很差(就像客户抱怨系统/网站访问太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再招个营业员,重新开通一个出口。负载均衡的核心就是“分摊压力”。
家里拉了两条光纤,电信 100M 和移动 100M。 一开始想了很多方案,准备折腾双 wan 双拨、负载均衡、动态路由什么的。
这个参数通常需要在高负载的访问服务器上增加。比如繁忙的网络(或网关/防火墙 Linux 服务器),再比如集群规模大,node 和 pod 数量超多,往往需要增加内核的内部 ARP 缓存大小。
我们做网工的,都需要跟ip地址打交道,通常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公网、内网?那什么是公网ip地址呢?什么是私网ip地址呢?为什么我们常见到的ip地址以192.168开头呢?
简介: VM(VMware Workstation简称VM,后面都将用VM代替阐述)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虚拟化软件.VM支持在 单一的桌面上同时运行多款不同的操作系统,能够模拟完整的网络环境,支持pxe功能.实时快照,等等多种强 大的功能.能够测试软件和部署新的业务测试.同时节约了很多资源.节约了企业成本.所以对于广大的互联网 从业者是不可多得的好工具. 本文中作者使用的软件以及操作系统版本: VM 11.1.2版本 win10 专业版 由于本文只讨论VM的网络连接的三种模式,所以对于虚拟机怎么虚拟CPU,内
在Linux下网卡接口逻辑名被称为eth0,eth1,eth2,.....,ethN,所有网卡接口的配置文件都存储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下,文件名是以ifcfg-eth0,ifcfg-eth1,ifcfg-eth2,....,ifcfg-ethN形式来命名的。一个网卡接口对应一个配置文件。如果我们要给某个网卡接口配置两个IP地址,我们该怎么办呢?
OpenShift的OVS网络组件有三种模式:ovs-subnet、ovs-multitenant、ovs-networkpolicy。
前言:主要针对于Linux中网络/路由/通信通道类命令进行学习,加深对Linux的使用;
今天一个老外在邮件列表上问了一个问题,就是ip addr add和ifconfig的区别,我给他进行了解答,可能因为英语不好吧,解答的很简单,因此我还是要在这里详细说明一下。其实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只 是表述方式不同罢了。如果你非常理解网络协议的原理以及网络的分层架构那么我想你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实际上,每一个网卡设备都有一个mac地址,但是却可 以有多个网络层地址,比如IP地址,然而这个事实无法很好地像用户提供操作接口,所以就引出了ip别名(IP aliases)和辅助ip(secondary IP addresses)的概念。其实很容易理解这个事实,按照分层的思想,下层总是为上层服务,也就是为上层提供舞台,上层利用下层的服务,而不必让下层知 道自己的情况,如果一个拥有合理mac地址的网卡没有配置网络层地址(比如IP地址)这件事合理的话,那么为这个设备配置多个IP地址也是合理的,正好像 一个ip可以对应多个应用层端口一样,也就是说,下层对上层总是一对多的关系,在分层架构中这种关系是合理的。下面我们就看一下linux的网卡的ip地 址结构。刚才说了在linux中,一个网卡可以有多个IP,那么这多个ip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些ip组成了一个吊链结构,所谓吊链结构就是一些节点链接 成一条链,然后每个节点带有自己的一条链,如下图所示:
近两年,容器已经随着 Docker 技术的传播火遍全球,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在开发、测试甚至生产环境中开始采用 Docker 等容器技术。 然而,目前主流的 Docker 管理平台,比如 K8S,当企业想构建一套网络方案,需要精通 Linux 提供的各种高级网络功能,这个技术门槛太高了。特别是对专注于业务开发的 Docker 用户而言,这类操作往往显得过于复杂。 而且,由于在虚机中部署容器,云平台和 Docker 平台都有自己的虚拟化网络实现方案,二者功能重叠,使用时会相互嵌套,导致的其网络性能损耗
如今,在各种互联网应用中,随着站点对硬件性能、响应速度、服务稳定性、数据可靠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台服务器也将难以无法承担所有的访问需求。当然了,除了使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和专用负载分流设备外,还有一些其他选择来帮你解决此问题,就是搭建集群服务器通过整合多台普通的服务器设备并以同一个地址对外提供相同的服务,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企业中常用的一种群集技术 —— LVS。
当向外界主机发送数据时,在它从网卡流入后需要对它做路由决策,根据其目标决定是流入本机数据还是转发给其他主机,如果是流入本机的数据,则数据会从内核空间进入用户空间(被应用程序接收、处理)。当用户空间响应(应用程序生成新的数据包)时,响应数据包是本机产生的新数据,在响应包流出之前,需要做路由决策,根据目标决定从哪个网卡流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