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在进行嵌入式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一些调试手段进行相关调试,比如在调试stm32的时候,可以在keil中利用jtag或者stlink进行硬件上的仿真与调试,一些高频的arm芯片也会使用jtag之类的硬件调试工具,还有trace32等等,但是这些往往需要借助一些硬件工具进行分析。当然,我们可以进行软件层面的分析。定位问题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点:
Windows端的java程序使用jni调用C++编写的库,原来实现过在Android和Linux端通过JNI调用C++程序,在Windows端没有实现过,这里记录下几个关键的点;
Keil MDK是非常常用的单片机开发集成环境,Keil公司2005年由ARM公司收购,现在是ARM主要的嵌入系统开发平台(ARM的另一个开发环境ds-5早在九年前就停止更新了)。 Keil虽然是个集成开发环境,但Keil本身其实是由μVision IDE和arm编译器构成。cmake虽然目前不支持生成μVision的工程文件,但cmake完全可以使用MDK中提供的arm编译器来实现独立于μVision的交叉编译(说到底μVision只是一个为开发者提供易用的GUI界面,真正干活儿的还是编译器)。 cmake实现交叉编译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的定义编译工具链(toolchain),本文以Nationstech.N32G45X(国民技术)平台为例说明如何在定义cmake交叉编译工具链来实现使用MDK的armcc编译器执行单片系统的交叉编译。
素材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34430371/article/details/125820927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X86和ARM64是两种常见的处理器架构。为了满足不同架构的需求,Docker镜像也需要支持双架构编包形式。本文将介绍Docker镜像双架构编包统一的实践
目前大多数CPU都支持浮点运算单元FPU,FPU作为一个单独的协处理器放置在处理器核外,但是对于嵌入式处理器,浮点运算本来就少用,有些嵌入式处理器就会去掉浮点协处理器。
在C语言 程序员内功心法之程序环境和预处理 博文中,我们就学习到 – 一个程序要被运行起来需要经历四个阶段:预处理 (预编译)、编译、汇编、链接,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四个阶段会进行的操作。
欣赏一下韦东山老师写的通用 Makefile 源码,韦东山老师的“通用 Makefile” 是参考内核的 Makefile 编写出来的,这个通用的 Makefile 可以在工作中方便使用。
rust/compiler/rustc_target/src/spec/mipsel_unknown_linux_uclibc.rs文件的作用是定义了Rust编译器的MIPS小端架构的目标描述符(target descriptor)和特定于该目标的特性和配置。
本篇文章主要讲解嵌入式板卡中Linux系统是如何正确测试、使用的,其中内容包含有U-Boot编译、U-Boot命令和环境变量说明、Linux内核编译、xtra驱动编译、系统信息查询、程序开机自启动说明、NFS使用说明、TFTP使用说明、TFTP + NFS的系统启动测试说明、inux设备驱动说明等,其中案例源码部分公开。
" 本地编译 " 指的是 在 目标系统 上进行编译的过程 , 生成的 可执行文件 和 函数库 只能在 目标系统 中使用 ;
依赖库: + gmp 5.0.4 or gmp 5.0.5 + mpfr 3.1.0 + mpc 0.8.2 or mpc 0.9 + ppl 1.12 or ppl 1.12.1 + isl 0.10 + cloog 0.16.1 or cloog 0.16.2
Busybox是一个开源的、轻量级的软件工具集合,旨在提供一个精简的Unix工具集,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和资源受限的环境。它将许多常用的Unix工具(如ls、cp、cat、mv、grep、find、telnet等)合并为一个可执行文件,从而减少了系统的存储空间和资源占用。
上篇《honggfuzz漏洞挖掘技术深究系列(1)——反馈驱动(Feedback-Driven)》讲到基于软件的代码覆盖率驱动fuzzing的方式,除了软件还有硬件方式,即基于Intel BTS (Branch Trace Store) 或Intel PT (Processor Tracing) 去计算代码覆盖率,同时要求Linux内核>=4.2,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完全由硬件支配,无所谓软件是闭源还是开源。由于硬件环境受限,我也一直未使用过,有此条件的同学可以试下。
我们平常在写代码的时候,特别是在制造轮子的时候(为别人提供库文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需求场景:
在第三期项目的视频中,官方提供了一整套新的工具链,bootloader, 内核和文件系统(arm-linux-gcc_4.3.2, uboot-2012.04.01, linux-3.4.2)其中uboot-2012.04.01来源于毕业班,其下载烧写功能远不如uboot-1.1.6,因此我更偏向于使用老版的Uboot。但是第三期的工具链却无法直接编译uboot-1.1.6, 现在将解决这一问题。
前言:在上一篇我们简单介绍了yum,vim的一些常用的指令和模式,现在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其他的Linux环境基础开发工具gcc/g++,gdb。
Buildroot是Linux平台上一个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的框架,整个Buildroot是由Makefile脚本和Kconfig配置文件构成。可以和编译Linux内核一样,通过buildroot配置,menuconfig修改,编译出一个完整的可以直接烧写到机器上运行的Linux系统软件(包含boot、kernel、rootfs以及rootfs中的各种库和应用程序)。制作的rootfs通常需要包含很多第三方软件,比如busybox,udhcpc,tftp,apache,sqlite,PHP,iptable,DNS等,为避免复杂的移植工作,在buildroot中通过menuconfig配置我们根文件系统中需要的功能,将不需要的去掉,再执行make编译,buildroot就会自动从指定的服务器上下载源码包,自动编译,自动搭建我们所需要的嵌入式根文件系统。
接触Synopsys 家的VCS工具有一段时间了,在此简单分享下个人的学习笔记。供刚接触到数字前端设计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在学校我们经常使用的verilog仿真软件都是quartus和modelsim,但是看一下一些公司的招聘要求,公司里使用的基本都是VCS。所以学习一下对找工作还是有帮助的。
本编介绍如何在嵌入式Linux开发板上配置Qt运行环境,并进行Qt程序运行测试。
之前在介绍高维数据可视化时说过后面会说WRF模式后处理的高维可视化,这跳票一跳就是差不多一年半,今天从其Vis5d的角度说一下WRF模式的高维可视化。
GCC4.8发布啦,这个脚本在之前4.7的基础上做了点改进,移除一些过时的组件,增加了检测不到时自动下载源码包
文件riscv64gc_unknown_fuchsia.rs位于Rust源代码中的rustc_target/src/spec目录下,它的作用是为RISC-V 64位架构提供目标特定的配置和特性定义。
在查找预编译头时遇到意外的文件结尾。是否忘记了向源中添加“#include "StdAfx.h"”? 右键选择该文件.cpp格式的->属性->预编译头,→ 不使用预编译头 错误描述:fatal err
C++ 中使用了部门自研的有一定历史的 RPC 框架,所绑定的协程库是 GNU pth。
程序交叉编译后就可以在各操作系统执行,非Java或Python依赖虚拟机,Go编译后不依赖虚拟机。
关于上述目录结构的具体介绍如下 。 • src 目录:存放 Nginx 的源代码。 • man 目录:存放 Nginx 的帮助文档 。 • html 目 录 :存放默认网站文件 。 • contrib 目录:存放其他机构或组织贡献的文档资料。 • conf 目录:存放 Nginx 服务器的配置文件。 • auto 目录:存放大量的脚本文件, 和 configure 脚本程序相关。 • configure 文件: Nginx 自动安装脚本,用于检查环境,生成编译代码需要的 makefile 文件。 • CHANGES、CHANGES. ru 、 LICENSE 和 README 都是 Nginx 服务器的相关文 档资料。
linux内核有社区版本,升级和发布很快。redhat会选择一个内核版本构建自己的发行版,发行版除了内核还包括众多内核之上的软件如bash/gcc/glibc/systemd/开发库等等,redhat的策略是长期维护,只backport和bugfix升级小版本,并且保证任何backport和bugfix不影响原来的使用场景,比如升级内核小版本原来自己开发的内核模块代码不用修改,但在主线linux内核升级估计就得修改代码,再比如原来生产环境有一些脚本和配置文件,小版本升级后这些脚本和配置不用做任何修改,但不用redhat维护的版本,自己升级开源的版本恐怕升级后这些脚本和配置文件都未必能正常工作,维护周期结束后redhat会对大版本做一次升级,至少这个维护周期生产环境可以正常升级。所以生产环境都用redhat的企业版本linux,centos就是去掉商标后的redhat免费企业版,不想付费就用centos。
通过apt-get方式下载的Qt5.9的gcc编译器版本只是4.8.3,无法打开一些Qt5的库头文件,所以准备在Llinux下再安装一个gcc5.3.0。
项目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程序在Ubuntu下运行的时候是正常的,至少大部分时候运行是正常的,但是移到开发板上,就会出现段错误。这时候突然想到了GDB,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调试工具,以前的调试都是使用printf直接打印的方式!!!效率极低!准备鸟枪换炮!!!
当在编译C/C++项目时遇到编译错误sys/cdefs.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时,这通常表示缺少了系统头文件cdefs.h。这个问题可能出现在Linux、macOS或其他类Unix系统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介绍这个错误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该文件(rust/compiler/rustc_target/src/spec/mips_unknown_linux_gnu.rs)是Rust编译器针对MIPS架构上的Linux系统的目标描述文件。它的作用是定义了在这个目标上编译时的一些配置和规则。
在使用深度学习框架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常碰到这些东西,虽然anaconda有时会帮助我们自动地解决这些设置,但是有些特殊的库却还是需要我们手动配置环境,但是我对标题上的这些名词其实并不十分清楚,所以老是被网上的教程绕得云里雾里,所以觉得有必要写下一篇文章当做笔记供之后参考。
这篇文章将会简单的介绍如何在Linux系统上面,编译一个5.19的内核,然后在QEMU虚拟机中运行。
在linux中输入vi Makefile 来实现创建Makefile文件 注意:命令行前必须加TAB键 例如:将两个文件led.c和crt0.S汇编文件,制作一个Makefile文件 1 1 led
学软件开发,各种台的软件熟练安装是必须要熟练掌握。大家都知道,Windows下安装软件时,只需用鼠标双击软件的安装程序,或者用Zip等解压缩软件解压缩即可安装;在android或者apple中安装软件时,只需要在手机应用商店点击安装即可。而在Linux下安装软件难度高于Windows、Android、ios和windows phone下软件安装。下面我就详细讲解Linux下如何安装软件。
Linux 下安装软件有自己的一套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获得的软件包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安装方式,
交叉编译算是每个嵌入式开发者都会经历的一道坎吧,通俗的描述就是搭建Arm板代码编译环境,让代码能够在Arm板子上跑起来。常用到的编译工具为Makefile和CMake,本篇记录下CMake的常用技巧。
led.bin : crt0.S led.c 指的是依赖关系,led.bin是目标文件,:后面是依赖文件
作者: 付汉杰 hankf@xilinx.com hankf@amd.com 测试环境: Vivado/PetaLinux 2021.2, Linux 5.10.0,VCK190
ASan全称AddressSanitizer,是一种内存错误检测工具,目的是帮助开发者检测和调试内存相关的问题,如使用未分配的内存、使用已释放的内存、堆内存溢出等。ASan是由Google开发的,广泛用于C、C++等语言的代码中。
CMake 详细说明参考官方文档 https://cmake.org/cmake/help/latest/index.html,其中latest为最新版本版本,不同 CMake 版本,API 有差异,请根据当前项目设置的最低版本来参考,高版本 API 在低版本无法使用。3.20之后的文档会标记该 API 的生效版本
前几天我们项目的日志系统出现了一点问题,但是一直没有时间去深究。 昨天在同事的帮助下,无意中猜了一种可能性,结果还真被我猜中了,于是今天就特别研究了一下,记录下来。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源地址。 https://blog.csdn.net/10km/article/details/80203286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手把手带您无忧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