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近40年时间里,整个世界的互联互通日益加深,而中国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对俄乌冲突和近年来日渐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有观点认为,世界已经陷入去全球化的逆流。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最新研究《全球流动:世界互联互通的纽带》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当今世界依然保持着相互依赖的格局,通过商品、服务、资本、人员、数据和思想的全球化流动而彼此连接,全球流动仍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我们发现,尽管大环境存在压力,但是全球大多数流动都表现得颇为强劲,在2021年及2022年,全球商品流动却两度创下了历史新高。”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认为,如今的全球经济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数据、创意、人才和服务等与知识和技能相关的流动正在成为推动当今世界互联互通的关键纽带。而在这些无形资产的流动中,中国仍然有很大机会加大其与全球的互联水平。”
知识和技能相关的流动仍在推动全球互联
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的最新研究显示,目前全球贸易已发展到一个阶段,商品贸易在历经30年的快速扩张后,其增长已经在2008年左右稳定下来,但无形资产、服务和人才流动已经接过了接力棒,成为推动全球互联的新生力量。数据显示,2010至2019年,服务、留学生和知识产权(IP)流动的增长速度几乎达到商品流动增速的两倍。特别是数据流动的年复合增长率近50%。
不过,虽然中国目前约占全球商品出口的15%,但在服务及无形资产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尚不到5%。比如,中国是所有资源和知识产权的净进口国。中国有超过一半的知识产权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在服务领域,中国的流入占全球比重的7%,流出则仅为4%。在某些行业,即便中国是净出口国,但通常也会从其他国家/地区采购重要技术。例如,虽然中国贡献了全世界80%以上的天然石墨提取和精炼,但仍要在一些关键加工元素上依赖其他国家/地区。
这意味着,中国在某些领域的流动仍亟待发展。麦肯锡认为,全球价值链始终处在逐步演化的过程中,未来10年,新生力量或将加速其演化进程,比如包括专业服务在内的多个服务业价值链正向着底集中度、高区域化的方向推进,“我们观察到,政策制定者们正积极重构那些被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价值链,与此同时,打造韧性、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优先事项,正在与科技、需求和要素成本一道,成为企业布局全球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林桂莲(Kweilin Ellingrud)认为,中国目前生育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对于中国来说,它的优势将会来自于出口无形资产,包括技术、知识产权、数据等等。同时,中国在技术投资上也一直保持比较高的速度,中国在理工科这方面人才培养速度也是美国的8到9倍,所以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接下来驱动中国的创新贸易增长。
跨国公司对全球流动的影响巨大
这份研究提到了跨国企业的作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董事合伙人成政珉(Jeongmin Seong)认为:“跨国公司对全球流动的影响巨大。这是因为,跨国企业占到全球出口总额的2/3,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相应地,在华跨国企业也正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考虑调整发展战略,寻求包括本地化、多元分散化或加大投资等不同路径。”
成政珉认为,在互联互通的世界中,跨国公司是利用全球流动实现增长和打造韧性的关键,他们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在某一市场的运营可能会在其他市场带来重大风险。跨国公司或可考虑采取如下几种行动方案:一是通过深入参与服务和无形资产等日益重要的全球流动,寻求增长机遇;二是通过业务多元化、建立更牢靠的供应商关系以及本地化运营等手段,增强自身韧性;三是发挥自身在全球流动中的核心地位,寻找机会塑造系统性韧性,通过“抱团取暖”实现多方共赢。
在中国的疫情政策优化调整之后,麦肯锡公司全球总裁兼董事会主席鲍勃·斯特恩费尔斯(Bob Sternfels)已经于两周前来到上海,亲身感受快速增长的反弹。记者获悉,鲍勃对中国的发展有非常强的信心,对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预测增速依然高于比美国和欧洲。
作者:徐晶卉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