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公報》去年專題報道電商平台藉AI收集用戶個人私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個人資料私隱公署於本月初發布「十大網購平台的私隱設定」調查報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私隱專員鍾麗玲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透露,相關調查的靈感,源自《大公報》去年12月有關AI在電子商務平台使用問題的專題系列報道。她更透露,公署正在籌備一個大型的深入調查,檢視企業或平台使用人工智能(AI)收集、分析及使用用戶的個人資料,是否符合《私隱條例》規定,目標於今年內完成檢視和發表報告。
「《大公報》電商系列報道非常到位」
鍾麗玲表示,《大公報》去年一連三篇專題報道,揭示電商平台透過AI人工智能,收集用戶的個人私隱,非常到位,緊貼社會脈搏,因而啟發公署展開網購平台收集私隱的研究,「幾份報道很專業,也很到位,而且有深入的分析,也有訪問市民,又有豐富的圖表,包括問答和例子,報道內容清晰,讓市民明白、留意和保障個人私隱的問題。」
網絡便利市民生活,但亦是雙刃劍。鍾麗玲表示,個人資料一旦外洩,網上留下的數據足跡,就像潑出去水,將無法收回來,甚至有機會被不法分子利用,「當你在網上洩露太多個人資料,不法分子取得資料後,就可以說出你的名字或其他資料,甚至成為電騙案的源頭。」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