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一直声称公司的成功完全是他自己努力工作的结果。
但最近苹果在印度的制造业务面临的困扰,迫使富士康不得不面对现实。
它们的成功与“中国制造”紧密相连,在中国以外发展可能不会产生预期的结果。
受苹果公司的影响富士康开始在印度投资,并探索在那里建立一个大型制造中心的想法。
然而,他们的意图和结果之间的明显差距已经变得很明显。郭台铭重振富士康在印度的雄心仍然只是一个愿望。
早在2019年,郭台铭就在印度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制定了建立大型工厂的宏伟计划。
三年过去了,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只雇佣了17000名工人。
面对缓慢的进展,富士康已宣布有意加快投资,并在未来三年内将员工人数增加到7万人。
与此同时,富士康的另一家同行纬创在印度经历了一段动荡的历程。
与富士康不同纬创放弃了在中国的工厂,转而在印度从头开始生产iphone,表现出了更大的决心。
纬创在中国号称有8万名工人,但他们花了两年时间才在印度雇佣了1万人。
这种“适度”的规模吸引了一家印度财团的注意,最终迫使纬创出售其工厂并退出印度。
考虑到纬创面临的困境,富士康采取了更为谨慎的立场。他们修改了计划,目标是未来三年在印度雇佣5万人,比最初的目标减少2万人。
这种转变凸显了他们对印度财团扩张过快所带来的风险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早些时候郭台铭的哥哥郭大强在印度经历了一场工厂火灾,这引起了人们的怀疑而不仅仅是巧合。
除了与当地财团外,纬创和富士康在印度都遇到了许多困扰。
印度文化的复杂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给管理庞大的劳动力带来了复杂的困扰。
此外,印度工人往往不愿意加班,这与富士康通过加班费激励加班的文化相矛盾。
报道甚至强调了纬创工厂印度员工之间的冲突事件,导致了严重的中断。纬创在印度的两年时间不仅没有盈利,而且还出现了亏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市场管理工厂的效率更高。
据报道,那里的富士康员工每月加班长达100小时,遵守严格的休息时间表,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只有5分钟。
这种苛刻的工作条件往往会导致员工疲劳,导致他们住在一起,但由于错开的工作班次他们几乎没有互动。
与印度相比,中国拥有更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和高效的基础设施,保证了富士康生产线的零部件及时交付。
这大大提高了整体效率,这些优势推动富士康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
现在,富士康在印度面临着一系列困扰,这些困扰阻碍了其制造业的增长。
甚至他们在印度投资100亿美元建造芯片工厂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也被放弃了。
显然,富士康认识到在印度存在的巨大障碍。给印度贴上“外资坟场”的标签并非毫无根据。
富士康的经历强调,“中国制造”不仅仅是一句流行语;这是他们成功的坚实基础。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