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华创资本熊伟铭:未来20年,AI会替代人类80%的工作

近日,腾讯新闻20周年特别策划《20年20人20问》,携手全球顶级企业家、思想家、教授、学者作为“未来提问官”,一起向未来发问。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邬贺铨提问:“20年后AI技术会达到什么水平?它将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以下为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的作答。

大胆预测,20年后AI会是陡坡式增长,那时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可能都已经初步成型,处于科技进步的阶段,我们能够实现的 AI 应用的高度也会史无前例。

互联网当年刚出现时,曾用“ dog year”形容变化速度,到了今天变化就更快了。因此未来 20 年,我们在 AI 领域取得的进步,可能现在大家都无法想象到,就如同2008年时谁都没想到英伟达会发展成今天这样。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高估一件事物短期内的发展,而低估其长期的发展。

今天在全球大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大家整体都比较悲观,但这个时候反而需要更大胆的预测——我觉得未来 20 年 ,AI 可能会替代人类 80%的工作。

二十年后,我认为中美之间的 AI 差距可能也不会像今天这么大。回顾大模型历史,2018年Google发布Bert,当时1亿+参数就大的不得了。可最近李开复老师发布的Yi-34B,参数已经达到340亿,所以大模型还在加速发展中。

在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Google的PageRank从1998年开始占据主流算法长达十多年,所以20年后,尽管大模型可能不再叫GPT,但它参数的规模一定会相当大。届时,我们的大模型也会在终端跑起来。就像最近苹果用iPhone 15 拍了一部片子,未来我们的设备可能也是这么大,电池等设备能支持的情况下,在上面就可以直接跑大模型。

1952年手冢治虫就创作出了铁臂阿童木,这么多年过去,今天的人形机器人依然相距甚远,但我相信,二十年后,Robotics 和 AI 的结合会取得重大进展。

有了大模型、算力的发展,80%的人工都可以被取代,当然,诸如医生、律师这样的专业工种是不会被替代的,他们反而会借助AI工具提升效率。

就像以前还存在打字员这样一个工种,但如今人人都会做。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我爸爸教我打字前要求我背会QWERTY键盘,我当时还很疑惑怎么能背这种东西。直到后来我玩游戏后,就自然掌握了这个技能。因此随着AI的发展,很多工种可能不会变,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就像医生,原来一天看60个病人已经到达极限,但如果利用AI诊断,首先就能判断大部分基础病,只有诊断不出的疾病才需要见医生,这样效率能达到最大发挥。

放眼全球,GDP的增长里,中国和美国占据了大头,科技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AI,最近英国首相苏纳克邀请中国参加首届全球AI安全峰会,尽管在意识形态领域可能存在一些分歧,但他们不得不邀请中国,因为AI是我们非常有优势的领域。无论在软的模型方面的本地化,还是硬件方面的算力池,我们应该和美国是 on part 的状态。

这方面可以参考很多其他行业,90年代,雅虎开始在中国拉光纤,我在1995、96年注册了雅虎邮箱,那个时候雅虎曾是全球第一的门户搜索网站。然而现在,我们的互联网应用成为了全球最领先的,这中间不过二十年时间。在所有科技细分赛道,我们的速度已经不是超车而是赛车。EV也是如此,最早这个概念并不是中国人提的,但后来我们发现中国天生有优势,所以我觉得20 年时间里,我们可以做无数多的事情,我也非常看好中国本土 AI 的发展。

当下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行业挑战,更多的机会还是在应用端,首先我们要提高软的大模型方面的能力,其次是算力,然后是和机械结构 Robot 相结合的整体拟人化 AI 的进步,所以我很期待未来 20 年的发展。

有句俗语:“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话虽然糙,但道理挺实在。我自己是学经济学出身,这个学科在 80 年代曾是全球最领先的学科,因为 80 年代全球还在争论到底哪一种社会制度是最优越的?这也是为什么 80 年代初经济学家最多,因为那时候经济学是最先进的专业。我小时候出现了物资学院、煤炭干部管理学院这类研究定价的学校,到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都在研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制,所以经济学是当时最重要的学科。

等到后来不再存在这方面研究的时候,经济学也就慢慢冷下来了,最火的学科变成了计算机、材料、太阳能等,所以这都是随着我们每一代遇到的生产力前沿的问题,继而会影响改变我们的专业。

因此,任何时代下,工具的出现不会影响到一些共识、共通的东西。我们作为碳基生物,有很长的历史、生活、礼仪秩序等习惯,这是延续且不会中断的。所以,AI可能会改变我们的工种,改变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历史上电话、汽车、计算机等等发明已经无数次证明过这一点,但人的重要性依然不可替代。

如果机器能够替代人工80%的时候,为什么人类不把自己的历史、艺术、哲学发展得更好呢?凡是稀缺的就会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的意义,是机器从效率角度无法理解和替代的。我觉得还是要回归到人本身,应该思考我们能变成一个什么样更好的物种,来 respect 我们过去的历史,这样才能拥有一个适合全人类的更好的未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PQPmLQpPpH6QlNEdG3H-AM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