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研学旅行课程建构

      几日前,省研学实践协会年会召开,圆桌会议期间,我曾提出在研学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符号解释张力的呈现,事后有些同行多有疑惑,故练习初入门者可以先研读我多年前曾看过的这本小书《文化符号学》,或有裨益,现简略介绍,希望于业界的思维拓展有所贡献:

​一、此书阐发视域的展开是基于索绪尔和皮尔斯的符号学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文化解码的N级编码理论,用以建构表象和意义的桥梁。该书对意义源码的代码演变过程分级明确,对于抽象的“文字藩篱”的怀疑态度及对于“第一现场”的追根索源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福柯“文化权力”理论及安东尼奥.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理解和支持。

​二、该书较为清晰的介绍的编码体系形成的过程,对于借用“基于统一信仰体系的共性的符号理解方式”建构研学实践中的“图符——意义”共同体,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前提是,建构者需要拥有在中华文明庞杂的文化海洋中解构的基层知识,并同时拥有对研学实践充沛的官能经验与纲目的提炼功底。

​三、越是人类文明程序底端的深层编码,越能够拆分表象主义的篱笆,整合为形而上的意义系统并获得最为广泛的文化底蕴的解释张力,文化价值的自我繁殖与增殖也就越发容易得以借助近乎无限的网络空间外向的波状跌宕。

四、群体共同的信仰体系是意义获得理解与共情的基本盘(可以参阅涂尔干),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稳定保存的记忆是特定社会用以表现世界的最丰满最直观的手段,同样也是避免多元文化交织时代文化精髓的流变、改道、消失,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继承性创新与发展的不二门径。如何利用后现代的载体,增强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互文性”,既是技术力量的任务,更是文化力量的使命。

      言且尽于此,欢迎探讨斧正!

                 2024年2月3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Y4R0StAGZRz1DNtZurz_0X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