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上订票、网上订酒店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在大数据的覆盖下,海量的消费信息也在购物的同时被记录下来,你的偏好和习惯在不经意间就被云数据所收藏,当你有所需求时,网页能根据后台数据自动生成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方案。
但是,方便用户的同时,这些数据也为某些人提供了“便利”。
经蓝盟安全专家调查研究,有很多用户表示自己账号看到的价格和别人看到的价格不一样。
网友们纷纷吐槽各自“被宰”经历。“我和同学打车,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选好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价格立马上涨,甚至翻倍。”
微博网友“廖师傅廖师傅”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据了解,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
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价格歧视,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消费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打出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不得不承认,大数据隐私挖掘的杀伤力,已远远超过了大数据隐私保护所需要的能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