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在微博自述自己订酒店时被大数据“杀熟”:自己在网络上常订的某酒店房间常年价格为380元至400元左右,而通过酒店前台和朋友账号查询,该房间的价格实际上为300元!
微博一发出,即被迅速转发,引来万千网友纷纷吐槽,表示自己也有过类似遭遇。
杀熟,历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所谓杀熟,即是卖家利用与买家较熟的关系,在交易中给对方“温柔一刀”,正所谓“熟人的钱更好赚”。
你在搜索某个商品时,这个搜索动作就说明你看中这个商品了。
于是,大数据只需要想办法“推”你一把,帮你更快下定决心而已。
大数据只会比人更“奸”。
你在手机上快速滚屏浏览时,遇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滚动慢了0.1秒停顿那么一下,人再“奸”都发觉不了你这个小动作;甚至连你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手指拨动慢了那么一丝丝;但大数据却可以轻松察觉到这个停顿——然后立即采取行动。
在中国这个熟人社会中,能熟练搞定人情蜘蛛网的人早已心中“有数”。所以,看到朋友圈里不断被刷屏的各种产品推荐、餐馆推荐等等,往往会多留一个心眼,以免因为熟人的关系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可是,没想到的是,我们小心翼翼躲过了朋友圈的“杀熟”,最终还是被利用大数据的人给打败了——谁能想到,自己每天打开的网页上显示的同款商品价格竟然和别人的不一样!
网络公司没用大数据的时候也会宰熟客,比如订机票,我订的时候高价,其他人订的时候打折。可能是你作为公司的老用户,资源未必会向你倾斜。再比如春运抢票,明明有票,但商家会引导你多交几十块钱的vip抢票服务费蓄意造假。
互联网商业最终的结果是,商家在做什么你完全不知道,而你每点一个按钮都会被记录。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润令人吃惊。未来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更注重个人的数据隐私,但最终结果如何谁也不知道。如果我们在消费时被熟人宰了,那么可能碍于一时的情面,哑巴吃黄连不会当下发作,但以后是绝对不会再光顾,而且还会把这糟糕的消费体验信息传播出去。
大数据作为一种技术,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可恶的是利用大数据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贪婪的人,他们杀熟杀的是人心,损失的是长久的立足根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