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对于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比重要。
400年前,总结珠算方法的《直指算法宗统》在中国出现;300多年前,机械式计算器和计算尺在西方出现。计算工具开始代替纸笔,让人们有机会以更快、更精确的方式认识世界。从此以后,人们对于更精密计算工具的追求便从未停止。
今日之计算——重构
今日之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是建立在云上的时代。今日之计算是更强调性能、效能及敏捷的计算。借由这种计算,企业可以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和管理的重构,可以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用数字化的眼光和云的思路来重构计算工具。
适应这个时代的计算工具首先在设计上应该是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充分池化的;其次,这些池化的资源应该能够被快速的发现、组合及替换;之后,这些资源应该是可以被统一的软件接口来调配和释放的。只有做到这些的新一代计算工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企业完成业务重构和数字化转型。
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这样的计算工具,那么这个词应该是“塑合”。那么,这种“塑合”型计算工具又在哪里呢?
明日之计算——智能
车轮替代双脚,电力替代人力;通过不断发明新的工具,人们逐渐解放了自己。下一步,我们要用工具所拥有的计算力来替代那些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我们将这种计算力与智力之间的转换称为人工智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程序已经可以在围棋上战胜我们,已经可以在图片和视频中辨识各种物体,已经可以理解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下一步,人工智能将为我们开车、送快递、端茶倒水、完成生产。
目前,我们已经根据大脑的结构和思维方式,以软件的形式在计算工具上模拟出了神经网络。借助这种结构,我们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层次,让人工智能程序自行完成判断,并通过对判断结果的不断修正来实现特定功能的完善和强化。
为了加速人工智能的迭代和发展,我们需要更强性能的计算工具、更优秀的算法以及它们之间更高效的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明日之世界必定是更完美、更轻松之世界。不过,在明日真正到来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仍是寻找更强大的计算工具、算法以及融合方法。
未来之计算——内存驱动
每种类型的计算工具皆有其极限,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这种“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架构则已经非常接近其极限了。未来,我们所需的计算架构应该是怎样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从寻找现有计算架构的瓶颈开始。
纵观目前计算架构,最大的瓶颈存在于不同层级存储介质之间巨大的性能差异。换句话说,问题就出在存储、内存、处理器缓存之间的性能鸿沟上。而在现有的计算架构内,这个问题只能遵循摩尔定律逐步缓解而无法根除。
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方法便是构建一个高速、统一的内存资源池。这个内存资源池应该是高速的、且非易失的;而所有的计算将部署在围绕这一资源池所建立的高性能硅光数据链路上。而这套计算架构被称为内存驱动的计算。
目前,为了更好的推进这一计算架构的发展,一个由众多软硬件厂商组成的行业组织——Gen-Z已经被建立起来。而这种以内存为核心的计算机原型也已经被制造出来。
未来虽遥远,我们已出发。
领航者新华三:计算的进化无止境
解决当下的计算问题,规划明日的计算应用,探索未来的计算发展。
3月底,为期两天的领航者峰会将在成都召开。31日下午基础架构分论坛上,新华三邀您共同探讨计算工具的现状和发展,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更远的未来寻找最合适的基础架构。在新华三的眼中,计算的进化无止境。
……
更多未知,等你探索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