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还是有不少网友反映,在打车、电商、在线视频等行业存在“大数据杀熟”的情况,同样的商品,老用户购买比新用户贵;苹果用户购买比安卓用户贵。中新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并确认存在苹果用户比安卓用户贵等问题。在大数据构成的市场面前,商家处于优势地位,消费者很难有效辨别信息真假优劣,往往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治理“大数据杀熟”,关键还是要推动相关信息公开,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加强自律,经常给商家敲一敲警钟。信息社会和大数据时代,商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在信息方面掌握主动权已经显而易见,要防止“杀熟”现象,关键还是要健全让商家自律的机制,结合对不良商家的严厉打击,让商家不敢利用“大数据”动歪脑筋。尤其是对打车、电商、在线视频等平台,要在加强行业自律方面下功夫,通过及时公布和处置不良商家,教育平台提供商遵守规则,不要、不敢滥用大数据优势。同时,要在行业监管等方面强化规则意识,加强对服务提供商的守法教育,尤其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教育,督促商家合理利用大数据,避免对消费者造成侵害,也防止商家陷入违法境地。
加强监管,真正推进信息公开透明。“大数据杀熟”的关键是商家取得了用户信息等数据控制权,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来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策略。由于这种技术手段大多是后台运作的,消费者很难觉察到差异的存在。对一些长期使用某APP的消费者来讲,由于缺乏一些信息上的比较,很容易盲目的跟从商家说法,给商家“杀熟”提供了机会。要防止商家利用技术优势坑害消费者,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尤其是提高监管部门干部的大数据意识,把监管做在前面,主动加强相关监管,完善“黑名单”等惩戒制度,推动商品和服务信息公开,让消费者有完整的知情权,保证能够在透明的情况下做出消费决策。
防止杀熟,消费者要“心底”透明。大数据和网络的推广,给百姓购物提供了方便,但也存在着各种消费陷阱和信息隐患,尤其是信息的不对称,极易让商家从中获利。这就需要消费者也要“心底”透明,在网上消费要“多个心眼”,不要盲目地相信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要善于多平台比较信息,努力让自己和商家处于信息的对等地位,尽量全面获取商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做到“心底”透明,减少被商家“杀熟”的机会。同时,在消费习惯方面,也要尽量不在“一棵树”上吊死,通过多平台的比较,防止自己处于弱势地位,不给杀熟任何机会。也要敢于曝光“杀熟”的商家和行为,让不良商家进入“黑名单”,给其他消费者警示,减少消费者被“杀熟”的可能性。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