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如何顶住人工智能的冲击?到底如何不被及其替代?答案就在人类一种最原始的本能之中,这个本能就是交际,这种本能为什么无法被机器替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能够与人交流的软件啊?其实即使真的有这样的软件也无法代替与人交流的快感,因为与人交流不光是语言的交流,还包括肢体语言、微表情的交流。举个例子,当两个人交流的时候,一个人如果因为兴奋而瞳孔放大,另一个人也会本能的瞳孔放大,因而产生一种兴奋,像这种瞳孔的变化机器是难以模仿的,当然将来一定能生产出有微表情的机器人,但这一刻还是很遥远的,暂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冲击,所以《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中的所有推演全部建立在与人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未被发明的基础上。
人际交流无法被替代难道是说我们以后的工作就是陪人聊天吗?当然不是,这里的人际交流是广义的,甚至要把战争也理解为人际交往,这里就有一个例子,越南战役之前人们是不把战争当做交战双方人的交流的,那个时候人们认为战争就是拼科技,所以越南战役的空战就是先进的F4战机与落后的米格战机的比拼,美军应该具有绝对的优势,然而结果却是每损失1架F4战机只能打下2架米格战机,这个结果不尽人意。于是有人提出战争并非武器的对决,而是人的对决,海军率先开始应用新理念训练航母飞行员,他们不以操作战机的熟练度为训练目标,而是以作战经验为训练目标,通过模拟实战来训练飞行员,4年以后,用旧办法训练的美国空军战绩依然是损失1架F4战机打下2架米格战机,而海军航空兵的战绩则是损失1架F4战机打下12架米格战机,这个结果着实让人震惊。这个例子说明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工具,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先进的工具并不能彻底取代人的作用。
人工智能也许会替代很多人的工作,于是坐在你隔壁桌的同事也许用不了多久就变成人工智能了,这一幕真的会发生吗?在需要创意行业不会,有人说人工智能也可以产生创意,它们已经可以作曲写小说了,那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皮克斯公司是个极具创意的公司,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皮克斯大楼最初是被设计成了四座多层的小楼,中间有个花园,而乔布斯极力反对这个设计,并亲自设计了现在的皮克斯大楼,皮克斯大楼的外观被设计成的只有两层,每一层的面积很大,每一层只有一个咖啡室一个洗手间,这么设计的目的是让所有员工在喝咖啡或者去洗手间的时候会遇到其他员工,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交流,而这种交流会激发创意。无独有偶谷歌公司也有类似的设计,他们的食堂会特意维持3-5分钟的排队时间,桌子都是连成一排的,这样做是为了让员工吃饭的时候相互交流激发创意。最新的科学研究也支持了这个观点,人际交流可以激发创意,但必须是与不常交流的人交流。未来创意会变得越来越值钱,而人是没法与人工智能交流的,如果同事变成了人工智能,也就扼杀了公司的创意。
人工智能作为工具、作为同事都无法替代人,那么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一个领导?这恐怕更不可能,领导力的来源是什么?并不是你做出了最正确的决策你就拥有领导力,书中讲了一个叫做丹宁的人,他在世界银行工作,世界银行作为一个官僚主义盛行的组织毫无活力,为了改变世界银行丹宁决定推行一个改革,把世界银行改变成一个信息银行,向贫穷的地方分享信息与经验,丹宁先在西伯利亚进行局部实验,事实证明世界银行的信息与经验成功帮助当地人民脱贫。但是事实并未打动管理层,改革没有大面积推广,于是丹宁准备了一个故事,一个西伯利亚贫穷的少年的故事,想不到一个故事打动了管理层,改革开始推行了。为了加快改革的步伐丹宁又准备了8个故事,并把这8个故事以文字形式发给世界银行的各个分支机构,然而结果是这8个故事并没有起到作用,原来故事作用发挥出来的前提是必须由人来讲述。那么结论出来了,尽管人工智能也能学会讲故事,但是人工智能讲出来的故事是没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很难获得领导力。
所以说人工智能尽管强大,但也不会对人造成多大的冲击,因为人始终是最重要的,人际交流是人工智能短时间内无法掌握的。要想在有人工智能的未来过得更好,那么我们就要重视人际交流这种古老的本能。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