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初,《创新中国》记录片播出让大家惊叹一片。很多做配音的朋友都在讨论全AI配音,有人唱兴,有人唱衰,褒贬不一。当时有配音员得出的结论是:配音是艺术创作,低端配音市场极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高端配音市场不会。
AI仿知名配音演员李易(已故)的声音解说全片
但真有这样明确的市场区分吗?
《创新中国》纪录片算低端市场产品?
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低端?成本低?
普通大众真能区分是人和AI?
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目前还未完全成熟,研发成本也非常的高。
此项技术的研发是把物理、数学、语言、心理等相关学科数据化,模型化,然后通过机器的去进行天文量的计算、统计、学习、训练。虽然这就是一句话的总结,但这是全球优秀科学家用心血在推进研发的技术。所以这是很“高端的”,且未来会更加的“高端”。
大众普及率高的语音识别目前主要用于语音操作、语音转文字、文字转语音、语音音翻译等,有数据显示语音识别从95%精确度上升到99%,4%看似一小步,实际一大步,技术的进步提高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
语言识别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普及了,但人工智能语言表达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咯,表达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有情感、有意境、有审美、有温度,这些是人和机器的根本区别。语音、语言可以数据化、模型化,但情感是人们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不得不喷目前的有声平台播放的部分书籍,质量底线有声音就行,单个字音的机械拼凑,情感、语流、语言逻辑啥都没有,连最基本的标准音量都不恒定。某些广播剧的台词表现刻意的不能再刻意了,听着不断的出戏。制作方你们真拿听者当傻子吗?室长是很认同知识付费的,但一个耗子屎祸害一锅饭,导致信任度降低已不愿随意购买有声读物了!类似《创新中国》定制AI配音的,质量有保证室长是非常乐意付费的。目前难题在于这类型配音目前普及不了,成本高,技术门槛非常高。
直到前几天
Google I/O 2018大会...
感叹:未来没有不可能!
Google I/O 2018大会推出的新版Google助手就着实惊艳了,采用了Deep Mind的Wavenet技术,提供6种音色“人声” ,大众是很难区分。现在已经支持30多种语言(不含中文)。
而极为酷炫的是Google助手有更多感知能力,谁能确定它没有情感或情绪?
虽然交流中没有很细腻和极端的情感表达,
但AI那句“嗯哼”有任何违和吗? 没有!
这些技术的现已有5亿台设备接入,大众普及的技术意味技术的成熟和更新迭代,那未来声音相关的人工智能还能怎么迭代呢?想到这儿声音的从业者深深的危机...
人与机器的区分是情感,机器产生不了情感,但它会把情感数据化,然后它们会分析情感和假装表达情感了,现在有很多人也是这样分析情感,表达虚假情感。
技术可以模仿、而模仿的能叫艺术吗?
技术是科技,科技也是种艺术,
科技可以进步,艺术可以创新,
遵循配音是艺术创作的朋友们,
艺术的想象就是无限大~
燥起来吧!
如果你也有双语好声音,
请将作品发至
联系我们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