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飞利浦在“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上发布“AI健康医疗”战略,并展示了其AI技术驱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国伟表示,人工智能突破了数据算法、存储等技术瓶颈,中国社会老龄化和更高比率的慢性病发病率的发生,和越来越大的专业医护人员缺口,让利用AI帮人们做更精准的医疗,减低整个医疗体系的负担,为医生提供协助成为必然趋势。
据官方介绍,5年前,飞利浦把AI列入发展战略,每年投资17亿欧元用于研发,其中60%用于软件开发,其成果已经体现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中。目前,飞利浦25%的科学家正在开展约250个与AI与大数据相关的课题研究,并与临床场景和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包括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构建结构化临床数据库、图像识别、影像辅助诊断、介入治疗、基因组学、慢病管理、家庭护理、云平台解决方案等。
可以看出,飞利浦已经把AI提升到战略高度,人工智能渗透到飞利浦几乎所有的产品、业务和解决方案中。
优化数据,预测疾病
目前,医疗与AI的结合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数据方面,超过80%的医疗数据处于非结构化状态,各医疗机构间尚未实现统一的信息系统,造成了信息壁垒。很多数据还限制在科研阶段,缺乏商业模式应用。数据需要严谨的质能控制,包括来源、监管、训练和评估等,现阶段的质控水平有待提高。
把非结构性的数据变成结构性的,需要对临床医学有深刻的理解,这需要高水平的医生来协助完成。对于一些关键数据,则需要进行专门备注才能训练机器识别病灶。“只有把数据高度细分化,提高其分析能力,才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整合的、精准的诊断。”何国伟表示。
何国伟对新浪科技介绍道,飞利浦在过去15年时间里针对全球7万个ICU病人构建了大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模型。利用AI科技,目前能够做到提前三小时预测一些重症项目病人的重要器官风险,提前给临床医生提出建议。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帮助预测心脏停顿的风险。
同时他还表示,在数据分析上,中国有很多不同来源的数据,飞利浦在采集、整理的时候,要遵循国际的指南标准和国家法规,医院的数据绝对属于医院和病人所有。
那么作为一家外资公司,飞利浦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利用AI做了哪些解决方案?
何国伟介绍,飞利浦和很多合作伙伴开展了研发项目。在科研方面,飞利浦和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北京第一人民医院等都有合作。
至于具体的落地应用,何国伟向新浪科技介绍道,在肝癌诊疗领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分割全肝和病灶区域,实现LIRADS特征的自动提取和计算,对疑似原发性肝癌进行自动分类,直至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
在飞利浦智能平台上可以看到4-30毫米大小的肺结节,误差率<1,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93.9%。
在乳腺癌超声早筛中,AI模块可以实时标注可疑区域,提取图像纹理、形状、血管密度、血流、灌注等信息,辅助判断可疑区域的良恶性,实现首次精准诊断。
对于复杂的心脏类疾病患者,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细小的血管对手术精准性要求很高。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探测心脏复杂的解剖学结构,通过4D模型了解微小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情况,在手术前做出精密的接合规划。这些都是目前可以实现的技术应用案例。
干脑计划将落地宣武医院 “数字双胞胎”是趋势
除了上面这些已经落地的项目,何国伟重点向新浪科技介绍了飞利浦的两项前沿项目。
首先是针对大脑功能重塑。有一些患有脑外伤或者脑卒中等病症的患者,在失去了运动能力以后,通过他大脑信号的无损导入,可以控制外部的组合机器人,帮助患者恢复近乎正常的生活状态。简单点说,就是通过大脑功能的重塑,使得患者能够用自己的大脑控制外部的机器人重新行走。这是2014年美国国家干脑计划当中的一部分,今年5月会有第一套装备在北京宣武医院落地。
飞利浦另外一项研究是“数字双胞胎”。何国伟谈到,AI健康医疗领域的愿景是采集和洞察完整的纵向患者信息,包括:人口统计数据、家族史、基因组图谱、临床病例、影像报告、药物使用甚至个人健康数据等,这就好比打造每个个体的“数字双胞胎”。当完整的患者纵向数据与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横向数据进行比对,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理信息的结合,将对整个健康医疗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该项目目前尚未落地,未来几年飞利浦将投入更多精力去完善。
【来源】新浪科技
【声明】本文为转载,新智源医疗不对文章准确性及其观点负责。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以保障双方权益。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