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官方来讲,是我走上博士正轨的第二年。
之所以说官方,是因为这种方式是回答“你现在在哪发展啊”之类的问题的最便捷回答。
27岁,还是学生身份,膝下无儿也无女。
可能如果在国内,这种状态要么持续不到这么久,要么就是早已被口水淹死,除非有超强心脏。所幸身在欧洲,还可以稍微大言不惭地珍惜这种人身、心灵和时间的自由。
坦诚来讲,2016年我并没有完全接纳自己的这种身份,总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超龄的留级生,眼睁睁地看着学弟学妹毕业,而自己还是在原地徘徊。
对比自己17年心态的变化,一方面是摆正了态度,之前不开心是因为心急,看着眼前的大豆腐不分青红皂白就咬将上去,最后落得满嘴泡。几日前和好友聊天,好友语重心长地说,TK啊,其实现在看来,不论想做成什么事,都是要以年为单位的。我深表赞同。量变引起质变,自然规律必须遵守,有时候等待和耐心是不可避免的。
2017年我看的比赛很少,更多的时间都在和代码软件打交道,看比赛的时候想的也都是如何把比赛做成大数据捏在论文里。我听了很多业界大牛的课,读(懂)了一些去年没懂的paper,也在大大小小的场合与行业内外的中外学生老师研究员从业者分享了若干想法,收获非常非常大,我深深感谢每一个听我讲话的人。
走在2018的伊始,我呈现了一种淡然的状态,并且感觉到个人职业素养达到了一个高点。这种感觉十分奇特,因为其实我还没有固定雇主,也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理论上不会出现这种感受。但是我觉得有能力用科技武装自己,对未来的掌控感很强。单一文本的手动翻译比重越来越少,工作流里面的技术比例越来越高,工作量的结算单位也逐渐由字数向时间转型。工作领域愈加固定,客源质量稳定,合作基本保持互相尊重。基本都是回头客。产量也逐渐提高。
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在广州六榕塔下的香炉里虔诚地插下三炷香,献给过去和未来。
2018,我准备好了,好的事情,让它们慢慢发生。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