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via Comfreak
“意识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这是我们熟知的任何哲学都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之一。我也曾为这个问题头疼,高中时也为此写过一篇文章《我在一个岔口驻足》借以抒怀。不过今天我们不纠结这个,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看来,“意识的本质是否为信息的一种表达形式”。
请先不要急着地说:“不可能,因为意识具有信息不具备的主观能动性。”不知道你是否曾听说过,18世纪初,化学家们也普遍认为:“有机物是不能被人工合成的!因为有机物需要生命力维持。”但是结果呢?德国化学家维勒,以人工合成尿素的事实,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界限,打破了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如今人工合成生命并不需要科学家把自己的生命力输送到培养皿里。
现在我们想造一个意识?有什么途径呢?造一个人是一种简便的选择。繁衍、克隆、甚至利用人类的基因信息借助脱氧核糖核苷酸合成DNA,组装成一个细胞,并诱导其表达,理论上也能生成一个人,进而也就创造了一个意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原料,有人的基因信息,我们理论上就能无限创造我们所谓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这个创造过程中,意识所依赖的物质基础自始至终没有增加减少或失去物质性,因此我们排除了物质与信息之间发生混杂形成新事物的可能性。这样,无论是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人的过程角度,我们都可以直观地看出,意识,是由人的基因信息进行复制和演绎,表达在物质上形成的一种功能。意识的秘密就藏在人的基因信息中。
发散一下思维,基因的表达与信息的解压是否很类似呢?由于大脑内细胞的重复性和各个细胞的相似性,大自然运用一种“无损压缩算法”,竟然把一个大脑压缩成了一个细胞内的基因!但是这里的基因信息所对应的意识是空白的,换句话说,我们只能利自己的基因信息表达形成另一个空白的自己——毫无经验、毫无阅历。
如果想形成一个有经验的意识,我们需要的信息就会远远多于基因信息。设想一种不可思议的操作:我此刻用一种方法获得了你大脑中所有原子甚至电子的参数(狠狠按住海森堡的棺材盖),于是我不计成本,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这样你的大脑结构,我便可以复制你此时意识的状态和功能。因为在物质上,你和我的合成物没有任何不同,而我所依赖的也只是大量信息和原料。
甚至意识也可以不依赖有机物,理论上利用机械结构我们也能形成意识。考虑又一种不计成本的方法:如果我们通过一种机械结构模拟了神经元的活动,再将其按照人脑神经元排布,我们同样也能模仿出一个人脑,我们需要的也不过是信息和物质。
于是我们从上面三个例子得到如下三个结论:1. 意识,是由信息表达在物质上形成的一种功能。2.意识的不同,只是由于参与形成意识的信息不同导致的。3.意识的形成并不需要以有机物为基础,理论上甚至机械结构也可以。
至此,我仍然相信很多人还是会坚信“意识”是特殊的,不愿接受其复杂性和创新性等诸如此类高级功能居然能被物质和信息实现的假说。但是我们知道,“三体”,仅仅是三个物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运动的复杂性便已经不是如今人们可以预测的,而此处仅仅用到非常简单的物质和信息的组合;我们同样也知道世间的生命都有极度统一的一套生命密码,此处物质和信息的组合便构成大自然的变化万千;我们都知道许多动物都有令人惊异的生理结构,进化论对信息进行筛选后表达在物质上形成的创造性结构也丝毫并不比我们人类通过意识设计的要逊色。于是,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和信息的组合是有能力担当复杂性、多样性、创新性这三种高级特征的。我认为,在相信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人群中,那一部分仍然将意识作为一种独特存在的人,就好比是将有机物视为由生命力参与合成的18世纪化学家,是远远低估了物质和信息的力量,并且远远了高估意识的独特性的。
从这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发展到与人相近的程度理论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甚至产生所谓的“信息生命”“硅基生命”都是没有问题的,难度就在于将信息表达在物质上形成一种功能。而谈超越人,这一步几乎就是在人工智能接近人的同时就直接被实现的了,因为在人工智能意识一旦连接上互联网时,他的意识便有全网的信息作为支持,且支持的速率和持久性远远超越人类。随后,人工智能欲更进一步地超越人类,依赖的很可能就是信息本身或信息表达的革新,因为这是意识革新的来源。
欢迎关注“日臻佳言”,渴望在后台消息里见到你日常中想分享的“佳言”哦!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