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空间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方式,数据也不例外。大数据的发展,除了在数量上持续增长之外在属性或维度上也展示了它的多样性。任何数据都具有时间、空间和主体这三重属性。本文对数据空间属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分析了时空数据的发展极其运用对外交决策产生的影响。
陆钢
陆钢,大国策智库高级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1
数据时空特性的分析
时间属性呈现其单一性,而数据的空间和主体属性则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停的变换,展示了它们的多样性。以数据空间属性为例,它的获取来源主要来自太空、天空和地面的三层空间,其获取和运行的载体包括各类卫星、天空飞行器以及地面电子终端。源自于不同空间的数据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汇聚一起,形成数据海洋或数据云端。巨量庞杂的数据在多种技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加工处理下,又以立体的方式输出,变成人类可以读取和理解的图画,并构成各类应用场景。
太空数据技术尤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为代表。它们从外层空间对地面移动物体进行远距离、无接触的探测和监视,通过利用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的原理对地面探测到的物体合成图像,其清晰度不亚于航拍照片。
天空数据则以航拍和雷达探测的方式获取,这方面间谍飞机如U2和EP3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面数据获取的方式更为丰富和层出不穷。从早期的电子监听、档案及情报的人工收集到互联网+计算机及外围设备、无线网络+手机等便携式移动设备、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摄像头、无线射频标签等等。这些时空数据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数据合成系统,在此基础上可以创立可视化的数据模拟从中衍生出应用场景。
2
时空数据的发展及其运用对外交决策产生影响
首先,将现实中的全球村转化为虚拟现实,决策者弹指挥手之间可以观察世界任何角落发生的事件。原来由于地理空间隔离而产生的距离感消失了,国际关系和外交决策的时间特性也发生变化,计算单位从数百年、数十年改变为数周、数天、数小时,甚至以分秒计算。因为置身于外交事务的决策者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决策,超越其个人体验之内的时间将会失去意义。
其次,外交决策者对国际事务把握的精准度、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外交决策机构的协调获得极大的提高。这可以部分修正由于外交决策机构固有的官僚特性而造成的决策迟缓、拖延和搁置,防止部门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而造成对国家战略目标的损害。
第三,有利于消除决策部门中存在的全球治理盲区,可加强外交决策对次区域治理的干预程度。简要地说,全球治理有三个盲区:身份识别盲区、行为方式识别盲区和动机和目的盲区。这是由于全球化时代频繁的跨境流动成为常态,各种超国家的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手段。缺乏时空数据支持的治理模式与统治的模式不会有很大的差别,造成管理成本的巨大支出。如果有了时空数据技术的支持,这些盲区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没有时空数据及其衍生技术的支持,全球治理基本上停留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因为很多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掌握详尽的数据并以决策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如果外交决策者及其辅助团队获得时空数据支持后了,可以轻易对很多次区域问题获得清晰的认识,从而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文章内容不代表中国国防金融研究会、大国策智库观点。
责编|袁航 排版|董娜
您可能还喜欢这些▼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