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这两年中国彩电市场的局面如何变化,有一点非常明确:靠海外代工和低价抢市,救不活彩电业,更无法成为一些彩电企业的“定海神针”和“商业筹码”。
杨嘉||撰稿
都说“东方不亮西方亮”,但依靠给西方的企业代工和市场的低价抢量,真的能拯救陷入泥潭之中的众多中国彩电企业吗?在家电圈看来,这只是短期的续命小计谋,绝不是支撑企业未来走强的新良策。
日前,一家名为群智咨询的第三方机构,发布2019年上半年全球彩电出货报告:上半年,全球彩电出货量为1.1亿台,同比微跌0.4%。其中,全球出货量七大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五个,包括TCL、海信、创维、小米、长虹。另外,两家企业则是来自韩国的三星和LG。曾经日本的索尼和松下,彻底与规模无缘。
在中国国内市场持续低迷情况下,中国彩电企业的整体出货量还是创出新高,显然正是得益于海外代工和低价抢市。其中,TCL成为上半年中国彩电唯一的出货量超千万台企业,再次引发行业的热议:不少人认为,TCL通过全球化的市场格局,可以应对国内市场低迷的局面,构建“西边日出西边雨”的商业新局。
诚然,过去几年依靠上游的华星光电面板资源,TCL电视的规模化扩张驶入快车道。不只是为海外客户代工,还为小米等本土大量互联网电视代工,最终目的就是“规模称王”。这完全符合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家电产业的规模情结,却已经不符合当前全球产业竞争的思路和方向:有订单没客户,有出货没利润,有产能没话语权,最终一定会沦落。
单纯从出货量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似乎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企业,成为世界彩电市场的主宰和霸主。但是,随便换一个角度,即从营收规模、营收利润、技术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来看,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的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很大很明确。比如,市场上主流显示技术中,除了激光显示外,OLED、量子点、Micro LED等技术均掌握在日韩企业手中,中国企业仍然是跟随者和参与者,竞争很被动。
同样,从彩电产品的均价来说,最高的是索尼、其次是三星、LG,中国企业的海信虽然在本土企业中稳居首位,但与日韩巨头相比,仍然有显著的差距,还需要不断突破。同样,海信、TCL近年来,也在加速海外市场的自有品牌崛起,通过体育营销、娱乐营销等手段推品牌,借助当地的大渠道商家等路径,谋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崛起。但是,这些还都需要时间,绝对不是三五年的事情,更不是产品力和品牌力的问题,形成用户认知很关键。
相对于海外市场的复杂度,不用多说,需要彩电企业足够的时间,以及更多的耐心和智慧。这2年来,很多彩电企业则习惯性地采取“低价抢市”,特别是受到小米电视低价裹挟后,传统彩电巨头们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互联网品牌,如雷鸟、酷开、KKTV等。但是,效果也不明显,低价永远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关键时刻反而拖累了企业整体的产品结构转型和新产品科技创新。
未来,中国彩电企业全球出货量稳步增长背后,参与海外市场竞争,需要在产品、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资源和能力输出上,不断掌握全球彩电的技术方向和消费趋势。同时,除了在低端市场上降价抢市场之外,彩电企业还需要打出“涨价战”,推动在中高端产品上的频频亮剑。这才是正道和未来。
当前,所有本土彩电企业,除了要大力发展海外市场,通过低价和贴牌等优势,释放制造产能过剩的优势进行续命外。更为重要和核心的任务,还是跳过海外和本土市场的界限,通过全球一盘棋的布局,立足市场和用户竞争,进一步夯实和提升在显示技术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和突破!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