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第四届制造强国高峰论坛暨工业化基础再造创新发展论坛”将于9月1日在沈阳召开,为了更好地考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发展,体验沈阳高新工业技术,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先进制造商学院特别组织一场游学活动,参观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和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次极好的向重点企业学习的好机会,欢迎本号读者参加。详情请点击沈阳工业游学:让你见识先进制造的别样魅力
经济参考报记者 吴永
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研究发现,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载流子发生偏转,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从而在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被命名为“霍尔效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霍尔效应在工业控制领域进入到实用化阶段,近年来在汽车、自动化、新能源、军工等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不过国外企业长期垄断了这一行业。
在中国南京,有这样一家高科技企业——从零开始、敢吃螃蟹,通过自主研发不断突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实现了霍尔传感领域多项产品的进口替代,成功覆盖了军用、民用两大市场,从百万元注册资本发展到约亿元资产,一举成为国内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是怎样炼成的?记者深入南京中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旭电子”)探访发现,敢于创新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以及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是三大法宝。
低调务实 甘当隐形英雄
走进中旭电子,记者感受到,这是一家十分低调务实的科技企业,甘当多年隐形英雄。在网络上,记者未能查询到关于中旭电子的任何报道。公司负责人表示,此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
据了解,1999年9月,依托南京市第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之一的“霍尔电流传感器”项目,在南京市经信委的大力推动下,由国有企业南京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中旭微电子有限公司及主要技术骨干共同出资的南京中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时注册资本101万元。
谈起企业的创业史,中旭电子总经理李萍娓娓道来:1999年成立之初,企业只有十多人,没有场地、没有设备、人手短缺、资金紧张,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面对逆境,全体员工无所畏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以巨大的心血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产业。
成立仅一年时间,中旭电子就研制开发出数款新产品,次年形成400多万元产值。2002年,中旭电子建成了国内唯一一条霍尔传感器国军标生产线,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迈上了新台阶;2014年,据行业协会相关统计,中旭电子的高端霍尔传感器国内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排名第一;2016年,成为南京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四项产品成为全市新兴产业重点推广应用新产品。
如今,中旭电子已成为我国唯一定点的集军用霍尔元器件、霍尔传感器的科研生产企业,年产各类霍尔传感器200万只,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国内霍尔传感器行业名副其实的单体冠军。
受益政策 较早试点混改
南京市有关部门敢于创新体制与机制,奠定了中旭电子赖以成功的基础。中旭电子现任总经理李萍,时任国有企业南京中旭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至今谈起企业的诞生过程仍感慨万千,她非常敬佩南京市有关部门领导当时的远见卓识,产权领域的大胆改革颇有点混合所有制的雏形。
原来,早在1999年初,南京市政府便出台了《南京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管理办法》,在国企改革领域迈出了积极的一步。该办法就企业产权问题提出了“442”概念,即将那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试点”,由技术骨干群体、母体企业及国家三方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公司或股份合作制公司,出资比例依次为40%、40%和20%。中旭电子正是这一创新政策的产物。
在李萍看来,正是这项将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激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最终促成了国内霍尔传感器产业的做大做强。
此后,中旭电子又经历了引进外部股东、增资扩股等重大变革。李萍特别提出,在企业经营发展变革过程中,国有股东对公司管理层给予了充分信任,放手让管理层独立经营。而公司管理层亦不负期望,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使公司业务得到稳健发展,国有资本也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
重视人才 坚持自主创新
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中旭电子的又一大法宝。事实上,这家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流淌着自主创新的基因和血液。而在国外企业实施技术封锁的大环境下,每一项技术的攻坚克难都十分不易。
用于“神舟”飞船的某霍尔传感器的成功研发,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1995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推进,飞船某系统装置的控制技术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成为制约工程进程的一大短板。而国外对此项技术一直实施封锁,负责承制该项系统的某科研院所尝试了多种方式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此,中旭电子高度重视,挑选了最精锐的研发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技术攻关。经过技术人员无数个夜晚挑灯夜战,设计方案反复论证推敲,数十次重复试验验证,近半年后项目组终于在线路设计、磁路设计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制出的霍尔传感器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技术要求,从而解决了重点工程卡脖子的问题。此后,从“神一”到“神十一”,该项传感器一直在成功应用,并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升级。业内专家评价,中旭电子在国际上独创了太阳电池阵列姿态控制方式,开创了此领域控制的新篇章。
事实上,这项霍尔传感器的研发过程,仅是中旭电子自主研发的众多产品的一个缩影。作为霍尔传感器国军标及霍尔传感器标准的主要起草者,中旭电子密切关注国内外霍尔传感器领域的最尖端科技,及时消化吸收并加以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截至目前,已拥有磁路屏蔽、磁片叠合等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取得了3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型专利、3项集成电路布图,研制定型了80多项霍尔系列产品,其中国际领先6项、国内领先30项、国内先进22项。
值得注意的是,中旭电子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支30余人的霍尔传感器研发和管理团队。自2009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来,公司不断加大对创新活动的奖励力度,对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专利等都给予重金奖励,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在中旭电子看来,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未来,中旭电子将以发展高精尖技术产品为目标,不断完善现有传感器产品的高可靠性、电磁兼容性设计,做世界一流品质的传感器产品,力争早日跻身国际先进霍尔元器件制造商行列。
军民融合 拓展宏图大业
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是中旭电子取得成功的又一大特色。实际上,中旭电子的成长与壮大,是与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同步成长、共生共成的。
中旭电子的军民融合之路,从其近年来的发展大事记中,可略窥一斑:
2002年,中旭电子建成了当时国内唯一一条霍尔传感器国军标生产线,并通过了军标生产线认证;2003年,自主研发的五款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五号”;2005年,通过GJB9001A-2001军工质量体系认证;2010年,建成国内唯一一条霍尔集成电路军标生产线并通过认证;2012年,研制出了满足宇航应用的S1级霍尔集成电路;2015年,承接了总装备部高可靠霍尔集成电路攻关项目……
目前,中旭电子已具备了完备的军工资质,研制生产的产品涵盖军用、民用两大领域。其中,民用霍尔传感器近百余种型号,广泛用于仪器仪表、家电、电力等领域,市场遍及海内外,成为国内外多家知名大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军用产品方面,已有40多项产品应用于“神舟”飞船、“嫦娥工程”、“天宫”、空间站、“长征五号”等航空航天领域。公司也因此多次获得信息产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船重工、中科院、中物院等国家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嘉奖,研发人员罗云、李萍等也多次荣立国家部委的一等功、二等功。
应该说,中旭电子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民用、军用霍尔传感器的科研生产经验和管理模式,建立了包括技术开发中心、产品试验中心、国军标生产线和仪器设备计量室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体系。未来,中旭电子还将在军用产品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积极推进民用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而中旭电子的“宏图”还不止于此。采访结尾,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将通过与国内智能制造领军企业的合作,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无缝结合,力争将公司建设成为霍尔元器件行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