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技术出身的人凑在一起创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2017年,机器人竞赛出身的魏基栋离开了大疆,拉上了圈内好友,一头扎进机器人创业的赛道中。从深圳到东莞,6个人,一间不足40坪的办公室,松灵机器人成立了。
兴许是秉着集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干成一件大事的想法,松灵机器人的创始成员大多来自ROBOCON(亚洲太平洋机器人大赛),拥有近十年研发经验。
近日,亿欧走进坐落于东莞松山湖基地的松灵机器人,拜访了创始人魏基栋和联合创始人蒋亦煊。交谈过程中,亿欧获悉,松灵机器人其实是蒋亦煊的第二次创业。早年试水hifi市场,蒋亦煊已经赚得了买房的第一桶金,因行业天花板清晰可见,故而转向了机器人领域。
船小易掉头,快步跑入机器人底盘赛道
摸索市场方向,是创业团队必须要过的一道难关,尤其是对一群埋头做技术的人而言。
在进入机器人底盘领域前,松灵机器人长达两年的时间都在停车AGV的赛道上奔腾,并先后获得了种子轮和天使轮的融资。
然而,与AGV在仓储物流方面的业务模式相似,单独的设备商无法独自完成一个项目,需要整合设备、智慧停车软件、立体车库建设运营方案提供商各方的优势,才能完成项目的建设与运维。
长时间的项目服务周期,给松灵机器人这样刚起步的创业团队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我们一开始的发展曲线应该是这样,先是平缓地上升,然后不断地下降。在今年3月份之前,团队资金长期只出不进。” 说到这,魏基栋坐直了身躯,并用手势比划着这条代表过去3年创业路径的曲线。
业务进展缓慢,账面上的钱逐渐减少,18年底成为了魏基栋口中的“低谷”期,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兄弟里有一位也退了局。
所幸,船小易掉头,整个团队在19年初对自身优势重新做了一番审视,进行了一次方向上的调整。这次,魏基栋将目光锁定在机器人底盘,业务增长的同时让公司再次走向了向上爬坡的阶段。
短短半年内,松灵机器人向市场推出了全能型通用底盘SCOUT和采用阿克曼转向设计的底盘HUNTER。其中,SCOUT 为主力产品,适用于室内、户外场景甚至崎岖路径下的多种场景,同时装备了多种标准外部设备,预留了多种接口,方便二次开发。
据了解,通过加装不同的上部组件和导航系统,该底盘可用于自动驾驶教学、室内外巡检、环境探测、物流运输配送等场景。
仔细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将机器人底盘作为产品销售的企业就有近20家,其中不乏专门做机器人底盘销售的企业。然而,市场上机器人底盘的价格通常在2-10万之间,高昂的成本促使越来越多机器人企业选择自己研发底盘。
“以往的机器人底盘仅仅是车体加电机构成,电子化水平很低,用户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软硬件调试,而我们的优势就在于电子化和软件化。”蒋亦瑄说道。
交谈过程中,蒋亦瑄向亿欧现场演示了SCOUT、HUNTER以及正在研发的履带式机器人底盘。
与市面上同类产品相比,SCOUT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高可用性、易用性。简单来说,用户只需要懂软件开发和基础的硬件知识,给出设备需要的指令,而无需考虑底盘本身的硬件开发。
目前,松灵机器人的几款产品已经进入小批量产的阶段,拥有来自巡逻安防、建筑行业,农业、检测分析、高校科研等领域的客户。
稳中求进,履带机器人成重点
资本是笔双刃剑,沉浮于资本竞赛中的共享单车就是个好例子。
2019年,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不少机器人企业的业务都在萎缩。前两年疯狂拿走大笔融资金额的机器人企业大多开始节衣缩食,勒紧了裤腰过日子。一时间,裁员、倒闭、被收购,各种负面情绪在媒体的渲染下于市场“悄悄”地滋生蔓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走向反面。与互联网企业拿钱圈地的打法不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时间积累必不可少。资本、创业者、市场,各方参与者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喧嚣、躁热和盲动之后,都开始回归理性。
松灵机器人最新的一笔融资是在2017年,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超过两年没拿融资还能存活的情况似乎并不常见。
“这要看你是想把这件事情做成一份事业,还是一门生意。”魏基栋表示,做事业要有长期的眼光,做生意就只是想把当下该赚的钱赚了,资本的注入反而容易打乱企业生长的节奏。松灵机器人更希望能掌握好主动权,根据市场需求,逐步研发迭代产品。
“下一阶段,整个团队会将重心全力聚焦在履带式机器人底盘上。”谈到这点,魏基栋的语调微微上扬了起来。据悉,松灵机器人将于近期推出这类新产品。
市场讲究供需,中国整个小而散的机器人市场决定了上游的底盘行业至今没能诞生任何一家巨头。当亿欧提出是否会担心后期出现强劲的市场竞争对手以及现有资金能否支撑团队目前研发需求的疑问时,蒋亦瑄做出了解答。
“我比你跑得快,又能刹得住车,这才是最佳状态。”蒋亦瑄表示,目前团队的营收还不错,真正担心的是半路杀出的陈咬金。“市场上已经有人在仿照松灵的产品,虽然我们初期很生气,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件好事,意味着公司走在正确的路上。”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