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讯(记者 张建波)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都是最新潮的应用技术,但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怎么解……10月16日举行的2019无锡(新吴)KIT创新创业论坛上,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以下简称:KIT)的技术专家与国内行业人士在人工智能及其应用领域展开广泛的前沿交流,深度对接项目信息。
KIT研究人员史考特介绍人工智能与区块链融合技术成果项目。张建波 摄
论坛上,无锡和KIT方面分别介绍了各自状况,包括开展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突破等,在相关的关注点和难点上产生了共鸣。现场,该学院计算机应用信息学与形式化方法研究所研究人员史考特,就“两全其美: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强强联手”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向大家展示了一张人脸图(见图),告诉大家,这些笑容灿烂的“人”其实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而这个问题反过来看,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方面,是有盲区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方面,是有‘缺陷’的,有些图片就是识别不了,原因至今找不出来。”由此,还引发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信度等问题。
与此同时,具有广泛勾连性,详细记录每个节点“轨迹”的区块链,因为可追溯等“特点”,则能够解决这个“信任”的问题。“每个环节是有记录,经过认证的,是可信的,刚好弥补了人工智能在这一应用领域的‘盲区’,确保识别的是真实存在的事物,也就是避免了‘盲区’。”但区块链代表性的“海量数据”特点,使得人工处理很难,必须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海量、天量的数据产生、流通,没有人工智能的介入处理,难以想象。”
他还表示,在当今世界,出于对数据安全的担忧等原因,国际间数据流通、交互等将面临着被“割裂”,各国之间越来越封闭,各自为政的特点很突出。“如何兼顾安全性和流通性,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紧密合作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取得进展。”作为德国最顶尖的理工科大学之一,有着“德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之称的KIT,在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拥有突出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合作方面,恰好有自己的独到研究成果。
这张照片的“人“并不存在,他们是人工智能合成“作品”。张建波 摄”
据介绍,他们打造的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不仅能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还有许多对欧洲和中国当前和未来具有高度重要性的行业领域,如自动驾驶领域,运用权责清晰、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更好地理解通过人工智能做出的驾驶决策),制造机器人领域(创造出更坚固、 更通用的制造机器人)或由人工智能支撑的智能电网领域(可以自动在电网超负荷时主动联系客户并商议过量能源价格)等。此次,他们在无锡发现了很好的潜在合作伙伴,一家由海归人才创建的,专注于区块链底层研发及应用创新的企业,这家企业也是国内第一批掌握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双方的负责人现场接洽,展现了强烈的合作意向,准备从小项目一年期开始谈落实。”
KIT此次带来了包括医疗机器人应用、人机协作、智能制造、传感器等多个领域的创新项目,到无锡寻求本土化合作。“中国是科技创新应用的大舞台,具有巨大的潜力,无锡在这方面非常超前,我们来到了这里,”KIT相关负责人科博博士称。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