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成员纪敏在今天的第十届财新峰会上分享了他的新经济研究:在这一轮的技术革命中,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在不同领域应用程度的差异,可能会造成不同领域通胀水平的结构性分化。如果猪肉生产领域在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方面得到一定运用,可能对于克服肉价上涨冲击更有用。
纪敏说,自2004年起,“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占GDP比重在16%以上。一般来说,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经济结构在变化,劳动生产率以及整个产能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然而,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崛起,有可能使得服务业占比上升的同时,全要素生产率不至于下降。2015年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运行相当平稳,很重要的原因是,服务业赶上了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回升,对冲了劳动生产率下降。
纪敏认为,现在的服务业得益于新经济和数字技术,效率不见得低,而且将来可能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使得其他要素效率提高,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智能制造、智能投资、智能金融甚至相对中低端的产业,对全要素增长率提升的优势正在逐渐显现。这些变化落在货币政策上,可能有三点启示。
第一,新经济驱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及经济结构变化,可能降低了与潜在增长率对应的货币需求。
第二,新经济驱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及经济结构变化,可能降低了与货币供应量对应的通货膨胀率。同时新经济对不同产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程度的显著差异,可能加剧通胀水平的结构性分化。数字技术或者新经济用的比较多的领域,可能价格上涨压力就小;用的少的领域,价格上涨的压力更大。比如最近猪肉价格,如果这个领域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得到一定运用,可能对于克服这种冲击更有用,价格上涨可能没有那么多冲击力。
第三,新经济驱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可能降低了潜在增长率对应的自然利率水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