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安身立命,“得到”还能挽回不再焦虑的用户吗?

今年,知识付费领域的代表性APP“得到”迎来自2016年上线的三周年,其灵魂人物罗振宇,也经历了从风头无两到面临诸多批判的转变,公众对罗振宇态度的转变背后,是“得到”与知识付费的起伏史。

从逻辑思维到“得到”APP

得到App正式上线于2016年5月26日,是国内第一批互联网知识服务应用之一,目前总用户数已达到2960万人。“得到”的起步和发展,离不开头部大V的IP效应。最早的大V毫无疑问是创始人罗振宇,“得到”的首批用户多数是通过《罗辑思维》节目导流而来。

除了创始人外,“得到”主要通过邀请大V入住平台进行内容生产。一方面,这些大V主要是在各自领域内深耕的大咖,保证了课程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大V本身是很好的IP,有自己的粉丝,自带流量,也让平台获得更多的关注。头部大V在知识付费领域号召力较强,依然是为“得到”贡献营收的主力军。罗振宇为得到网罗了吴军、万维刚、熊逸、薛兆丰等KOL,无疑为得到添加了天然的流量。

2016年,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平台都纷纷入局带起知识付费风潮,可以说几乎在知识付费元年——2016年,每个月都有新产品产生,譬如:4月,知乎推出了值乎;5月果壳推出了分答;6月,罗辑思维公众号推送了《李翔商业内参》……然而2017年的知识付费市场冷静了不少,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据搜狐网报道,自2017年4月起,几乎所有知识付费产品打开率和播放率都明显下降。2019年5月,作为“得到”的第一个订阅专栏产品,《李翔商业/知识内参》停更了。

在“罗辑思维”视频时期,罗振宇就非常了解,在信息逐渐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内心越来越焦虑。他也很早就发现“个人品牌”的崛起趋势。当“罗辑思维”成功导入流量发展为“得到”时,罗振宇依据之前的成功经验来设计知识产品:一、内容紧扣焦虑点;二、讲课老师要有一定的个人品牌。得到初期的专栏和精品课大部分都有这两个特点。

知识付费回归理性,“得到”将如何突围?

“得到”在过去一直在打“知识焦虑牌”。它的目标用户是行业精英人群,有极强的不安全。他们害怕失业、害怕被时代抛弃,希望通过知识付费得到心理安慰。但是随着“得到”涉及的课程过多且趋于同质化,缺乏精品内容,且用户通过碎片化学习很难形成知识体系等原因,用户们开始对“得到”们贩卖的焦虑免疫了。

近半年来,“得到”暂未公布公司的营收状况,但从App的使用情况来看,MAU变化趋势相当平缓,不见起色。易观千帆数据显示,今年年初开始,得到App的MAU从1月的182万持续下滑至4月的176万。

今年五月,知乎CEO周源在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曾表示,知识付费这阵风吹起至今三年,如今已经出现了复购率降低、完课率降低、使用时长降低的“三低”现象。不管之前的风有多大,这条路现在都不太容易了,必须从新的出路突围,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2019年,“得到”有两大动作。一是发布电子书产品的全新升级,通过发布独家电子书(与出版社合作)、知名荐书人推荐书单,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来搜索电子书,任意一本书任意位置免费试读10%,让用户拥有了按需试读的自由,希望“得到”App摆脱“卖课听书”的工具,成为用户“最趁手的学习搜索引擎”;二是推出品控手册5.0版本,坚持自己的“理想”品质,对产品内容的要求很高,十分注重细节,重视给用户的“交付感”。

商业化背后,知识付费更应回归学习本质

但其实关于“知识”本身,“得到”们做得似乎并不够。一个很大的、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是:有数千万学生在各种网络课堂报名,但只有个位数的人真正开始以及完成课程。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学到一点新东西,但他们缺少学到新东西的科学方法和引导。

网上有很多开放资源,但查找、分类、识别价值,甚至是给自己安排一项学习计划,这是更大的挑战。搜索工具可以回答问题,但不能帮助学习。很多时候,大家更需要一个教练,而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在真正的线下教育环节,老师和他所拟出的教学大纲事实上引导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他告诉学生应该阅读什么,以什么顺序阅读,以及每一步应该考虑哪些更广泛的主题。

从最初的逻辑思维公众号,到得到APP上线;从付费专栏、得到听书年卡的推出,到2019年得到APP布局电子书市场,可以看到,得到APP从碎片化学习场景切入,向深度化学习场景发展,得到的动作都在让知识付费向“真正的学习”靠拢,不只是得到,整个知识付费行业或许都需要安身立命,回归知识的本质。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6A0L849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