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聆听量决定儿童阅读能力的高低

在大数据的时代,当代语言学认知之父、当代认知学之父,全球科学界顶级牛人诺姆·乔姆斯基概括了这样一句话:语言是大脑的生物器官

很多人也许不是很理解,在1990年代有做过一个开创性的研究,3-4岁的幼儿在听到所有语言单词的数量的积累有多少,三个家庭种类:富裕类、工薪类、贫困类,在数据对比上发现富裕类和贫困类的家庭孩子在语言的聆听量差异是3200万个单词,这在西方教育界被称作是一个大的灾难。

之前我们说过语言是人类物种遗传基因预设的大脑的一套神经算法,最高端的算法,是超过奥数的算法,但是仅仅用于语言,物种基因预设的算法不一定代表就能在每个孩子神经网络大脑中“生长出来”,而前提的条件就是累计的聆听量,不是阅读量,这是语言界认可的一个事实。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一本家庭教育书《朗读手册》,THE READ ALOUD HANDBOOK,翻译成中文的话,正确的翻译是大声朗读手册,意思就是大声的朗读,让孩子们去听,但如果按我们自己的理解去翻译,开始是朗读手册,慢慢的就理解为阅读手册,再慢慢的理解为视读手册,也就是眼睛目视,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阅读是什么

阅读是什么,在科学上阅读就是一种内化的聆听,我们看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学阅读的时候先从朗读开始,声音比较大声,会有点磕巴,慢慢的就熟练流畅了,声音也就越来越轻,最后就变成了心里默读,这就是内化的聆听。可以说如果聆听量不够的话,阅读能力就有点弱。预测学龄前儿童阅读能力高低的最佳预测指标是累计的聆听量。

《道德经》有这么一句话:“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就是请安静心静,请匀呼吸,闭上眼睛,那么聆听和阅读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两种不同感受呢?

一、外在原因:首先不同的行为活动,代表的是不同的输入刺激

二、内在原因:不同的输入刺激,会导致大脑神经网络不同区域/不同构造/不同生理的激活和加工过程(身心感受完全不一样),也就造成了大脑神经网络不同区域/不同构造的生长过程,最后发展成为不同的行为结果(学习过程)。

我们前面说过语言是人类物种遗传基因预设的大脑的一套神经算法,举个例子:500年前的人们可以说90%的人是文盲,他们不阅读,但代表他们没有语言能力吗?有吧,他们能不能学外语?可以学吧,我们丝绸之路一路走上去也就是做贸易,做贸易是不是就表示要不断的学外语语言,所以在阅读产生之前,我们人类的语言最高端的大脑神经算法已经存在了,而这并不是因为阅读产生的。

我们每个儿童的大脑都有天赋高于Iphone 99(夸张点)的语言加工芯片组,但是在中国大部分都被荒废了,因为人类智能的潜能是被基因所确定的,但是基因的潜能不等于潜能的实现,再举个例子,全世界长的最高的树北美红杉,有记录最高能长到113-115米,那我们就知道北美红杉的基因潜能是可以生长到115以上,但是一株具体的北美红杉究竟是不是就能长到115,也有可能是90、80,甚至只有30,这些都有一个后天条件的配合,比如:阳光、雨露,土壤,气温等等,如果后天条件不配合,可以说基因潜能就发挥不出来,我们之前说的语言智能高于奥数智能,就好比听力不过关,阅读也不能使我们天赋的语言神经网充分的生长。

外语学习的(与其他学科不同)独特性,它存在着“诀窍”、存在着“捷径”,存在着天道,那就是将聆听最大化,将聆听最优化。做好一件事,改变孩子一生(从容+耐心+坚持),蛋蛋英语家教机器人,采用徐火辉教授的原典英语自学法321X法, 聆听优先,聆听为纲,先听后读,说写跟进,听读说写一体化;经典为师;听经典学英语,听故事学英语,用英美经典原版有声读物学英语。用12-18个月左右培养起孩子听英语故事的好习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80102A07GZ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