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比特币挖矿的时候其实是在计算哈希值(一道十分复杂的数学题),谁算对了谁就能获得奖励。正是这道数学题耗费了大量的算力和电能。
所以很早就有人提出,能不能换一道题(研发一种新算法)?既能让矿工挖矿,又能让计算变得有价值,比如我们药品研发的时候就要进行海量的计算。能否将二者融合起来?这样挖矿消耗的电能就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了。
没错,今天肖恩给大家讲的Folding@home项目正在对此进行探索。
据肖恩了解,Folding@home是一个研究蛋白质折叠、误折、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分布式计算工程,能够帮助研发抗疫病毒药物。该工程基本上就是一台大型分布式超级计算机。用户下载一个客户端并运行,就可以贡献一个节点的算力参与其中,这看起来和币圈挖矿很像。
于是有些加密爱好者提出,如果可以开发一种边挖矿、边解决科研问题的加密货币,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诚然,要想让PoW挖矿算法在挖矿的同时,也能够参与科研计算,也许并不困难。用户可以下载客户端到电脑或移动设备上模拟蛋白质折叠,为研究人员提供大量计算能力,加速药物研发。但是,要让这种算法用于发行加密货币却并非易事。
肖恩认为,能够用于加密货币PoW共识的挖矿算法需要许多属性:难以计算、容易验证、不依赖大量外部数据、对小量级的数据可以高速运转。然而,没有多少实用的计算项目可以“照顾”到PoW的上述全部属性;而大多数具有这些属性且有用的算法,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有用,所以很难在这些项目的算法基础之上构建加密货币。就比如Folding@home,想要设计出对科研有用的PoW共识的挖矿算法,就需要确保科学的相关性、计算的难易度、且容易验证,但显然,Folding@home项目很难兼顾。
-End-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