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eability是由Trace(追踪)和Ability(能力)组合而成的复合词,中文翻译为可追溯性。
在汽车、电子零件、食品、医疗等不同行业中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制造业中的含义为:可追溯性从原材料和零件的采购到加工、装配、流通、销售等各工序中,记录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等信息,使其处于可追踪历史记录的状态。
一、仪表可追溯性重要性
仪表(或其他产品)在出现品质问题时,厂商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若措施不当或采取时机太晚,可能会提高消费者或客户的不信任感,甚至导致企业难以继续生存下去。另外,随着保护消费者的法律的制定,迅速召回问题仪表作为企业义务的案例也逐年增加,仪表可追溯性也是仪表厂商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可追溯性的两种观点
可追溯性的定义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供应链可追溯性与内部可追溯性两种。
供应链可追溯性
世上一般人对于可追溯性的概念,相当于供应链可追溯性。供应链可追溯性是指可以追踪(溯及)从原材料和零件的采购到加工、流通、销售历史记录的状态。
制造者可以知道自己制造的产品“去往哪里(=可追踪)”,下游工序的业者或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手中的产品“来自哪里(=可溯及)”。
因此,对于制造者来说,在产品发生意外问题时,可追溯性有着利于调查原因和回收的优点。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追溯性可以作为高信赖度产品的选择指标,并消除对于虚假标示等的担忧。
内部可追溯性
内部可追溯性指在整体供应链中的一个企业或工厂中,在限定的特定范围内掌握零件、产品动向的可追溯性。
例如,在发动机装配工厂中,从供应商购入凸轮轴、活塞等发动机零件,将这些零件装配起来。管理、使用这些产品的制造历史记录和检查结果的信息也可以称作内部可追溯性。
内部可追溯性的具体示例1: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
从原材料和零件到货到产品出厂的过程中,收集、管理制造工序的作业信息用于掌握、分析工具或夹具等反复使用零件的情况的可追溯性在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中,对产品或批次加上序列号,关联各工序的作业内容、检查结果、尺寸信息,并用于后期工序的装配作业。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品质。
内部可追溯性的具体示例2:零件管理的可追溯性
用于掌握、分析工具或夹具等反复使用零件的情况的可追溯性。以每件工具为单位,刻印个体识别的序列号(二维码等),对使用情况或磨损极限进行管理。
在整体流程中,对入库的工具等刻印管理用二维码,附加工厂名称、生产线货架编号、序列号等信息,管理出库和返回。
三、仪表可追溯性的实现
在可追溯性中,仪表厂商将利用累积的信息追踪仪表动向称为向前追溯(追踪), 将按照时间顺序倒退寻找记录称为向后追溯(溯及)。
可追溯性以个体或批次为单位识别仪表,并累积各工序中的信息。正因为这些信息可随时存取、追踪或溯及,才能开始实现可追溯性。
◆ 向前追溯(追踪)
判断某零件为不良时,将锁定使用了该零件的仪表及出货地,可以精确回收产品。向前追溯(追踪)利于召回或对不良品采取措施。
◆ 向后追溯(溯及)
出厂仪表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查制造记录,锁定产生影响的批次或工序,迅速调查原因。向后追溯(溯及)利于迅速掌握和改善制造工序中的问题
THE END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