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最近推出了一部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纪录片采访了许多著名科技企业的前高管、相关部门的前员工还有畅销书作者,直观展示科技上瘾给个人、社会带来的影响。
片中一个采访对象的话非常有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树死了比树活着更值钱的世界;生活在一个鲸鱼死了比鲸鱼活着更值钱的世界。但是,现在要注意了,人类就是下一棵树、下一条鲸鱼,我们的注意力正被开采、渔利。最终这样下去,我们只会变成成天盯着屏幕看、把注意力都贡献成广告商的僵尸,从而错过自己本可以拥有的美好人生”。
不断发展的科技,造成人类行为上瘾,这一话题早有讨论。亚当·奥尔特的畅销书《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就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现在,数字时代的环境和氛围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容易叫人上瘾;上瘾之事的清单如此之长,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很多人把长时间刷手机,理解为自控力差,但事实上,“屏幕那边有数千人在努力工作,为的就是破坏你的自律”。人们将更多精力花在屏幕上而不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真正的问题。不管何时我们感到沮丧、不开心、累、有压力的时候,我们都会拿起一块屏幕,久而久之,这一行为导致了我们都习惯了一个又一个自己创造的“数码安慰,这导致人们处理、应对情绪的能力退化,最终导致无法掌控自身情绪,甚至生活。
纪录片里提出的科技上瘾理论,有一些和《欲罢不能》相似,比起书的优势在于,纪录片把纸上的文字用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使得科技对人操纵性的可怕,更具冲击性。而且,片中进一步指出,这种上瘾的源头并不是设计本身,简单通过人有意识地自控,就可以抵制。它的根源是科技企业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你自己就是产品“。现在大家使用的很多软件,都是免费的,那么谁在为这些软件付钱?——广告商。广告商才是客户,而使用者,则是被售卖的商品。人类的的注意力、时间被打包卖给广告商。”全世界只有两个行业把他们的客户称为users,一个是毒品行业,另一个就是软件的用户“。
这些被精心设计、擅长利用人性弱点的算法,不断精益求精,意在建立人们的行为预测模型,精巧推荐让用户感兴趣的广告,让人不知不觉就花钱购买。片中也指出一个值得讽刺的现象,很多科技巨头都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自家风靡全球的产品,也不让孩子们拥有任何屏幕时光,”要知道这些软件并不是由儿童心理学家或教育家设计,用来有助于你孩子成长。它们是由一大堆算法设计出来,只为善于推荐下一部可能让你感兴趣的电影,或让你过于迷恋美颜滤镜“。
比让人花费时间、付出金钱更可怕的是,算法会影响甚至塑造人的思想。它让人为了获得”点赞“而焦虑不安,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外界评价、别人看法之上,不健康的心理及价值观形成,抑郁、孤独等现象逐年加剧。
强迫性刷屏行为不仅会蚕食人的专注力,在被动接受信息的习惯影响下,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进一步丧失。麻省理工学院有一项研究发现,”假新闻“比真实新闻的传播速度快6倍。更糟的是,”假新闻“由于信息极端,容易引起煽动,造成个体越来越偏激、对立群体越来越分明,美国近来的暴力集会、打砸抢事件,很多都是由于”假新闻“的煽动。这一切将引发社会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科技的能力会把社会的最黑暗面激发出来,社会的最黑暗面,就是人类存亡的威胁“。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