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听了我关于早起的理论后,也决定早晨六点就起来。
我对他说,持续地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困难的是刚开始的一周,挺过了这关键的一周,再连续坚持两周,这个习惯就能固化下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
可是,我们大多时候,坚持个三、五天,基本上就放弃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教导我们说:早睡早起身体好。大家都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早起对身休息有益,可就是没办法做到。
正如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说的,积极行动、不断更新、要事优先,等好习惯一样,它们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细的,他自己也曾说,这些都不是他的新发明,他只是把这些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便大家更好的学习、吸收和实操。为了使效果最大化,他在书中应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故事,如果大家看不懂、用不起,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也无法影响最多的人。
可见,要让大家接受早起这一理念,并转化为行动,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样的鸡汤没有什么说服力,你还可以说“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不是?咱们说个事一定要有理论依据,这就是科学写作法,我也是跟着万维钢学的。
2011年,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选择了84个国家240万Twitter用户,获取这些用户在一段时间内发的5亿条推特,他们采用大数据的方法,分析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绪变化,结果发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总体来说,在周末大家的情绪更好,人人喜欢周末!而且人们每一天情绪变化的轨迹极其相似:早上七、八点钟是个人情绪的高峰,比较正面;随后情绪会慢慢降低,在下午五点达到最低潮;到了晚上,个人情绪又开始回升,在午夜又达到另一个高潮。而且这种个人情绪随一天各时间段的情绪变化,不因种族、国家和文化而有所不同,大家都是遵循同样的曲线。
科研人员得出结论:总的来说,人的情绪在上午达到最高,下午经历低潮,晚上出现反弹。心理学家让受试者佩戴记录情绪的仪器进行测试,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事实上,早起的人,可以拥有一整块时间,那段时间几乎没有任何的打扰,不会有人给你发微信,朋友圈也没有更新,不会有人给你打电话,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这种没有干扰的、情绪最高的时间段,往往也是一个人一天中效能最高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大公司的CEO喜欢早起,Twitter上甚至有个4:45早起俱乐部。
曾国藩说,治家以不晏起为本,他在日记中写道,不管前一天晚上睡得多晚,第二天都是天还没亮就照常起来,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法做到这一点。为了做到早起,必须先从早睡做起。
早起的操作方法也很简单:设置两个闹钟,比如:一个早睡22:30,一个早起6:00,一听到早睡闹钟,马上准备上床睡觉,一听到早起闹钟,马上爬起来,先坚持一个星期试试看。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是程序员,就是喜欢睡得晚,起得晚,这也是工作需要,还有,你看人家张朝阳,不也是晚上一两点睡,第二天4点多就起床吗?可我们不是张朝阳,也不可能成为张朝阳啊,人各有异,有些人和事真的不可学。
那天,有个朋友开玩笑说,原来劝年轻人少睡些的李开复,自从重病归来之后,再也不说那个话了。
以前所在一家公司的老板,喜欢晚睡晚起,我们称他过的是“美国时间”,晚睡晚起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大家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可他是老板啊!对于我们知识工作者来说,个人印象真的非常重要,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早起,至少意味着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