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内在驱动因素
在2014 年 11 月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表示腾讯将来 的发展目标是“连接一切”, 力争变为互联网的连接器。显而易见的是, 微 信坐拥 8 亿多活跃用户, 能够担负起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以及“人 与物品”等等的责任。马化腾提出的观点, 早在微信兴起之初就已经有所显 露, 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的条件下, 大家之间似乎都已经被微信连接了起 来; 另外, 通过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实现“任务服务的连接”, 为用户提供阅 读、消费、娱乐等综合感受; “人与商业的连接”也能够利用微信提供生活 中的方方面面需求。但是, 对于“人与商品的连接”, 也就是人和实际世界 物品的联系依旧进展较慢, 怎样高质量地解决这个问题, 彻底实现“微信连 接一切”的愿景, 就需要创造出新的产品来实现。基于此条件, 微信官方于 2016 年 1 月 11 日正式对外公布开发应用号(小程序),同时推出了开发工具。随后, 微信官方还继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例如发布 WeUI 、升 级 内置 浏览器、发布内测、新增 19 种 API 接口等, 一直到 11 月 3 号, 小程序公测 开始, 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微信推出的新功能迅速开发一个小程序, 同时实现 被快速获取和传播, 这些小程序具备基础视觉组件、交互反馈、音频绘图等 功能。由此可知, 微信小程序的出现就是微信开辟的一个新的模式, 通过随 用随走的手段实现带动线下市场连接的目的, 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智能手机 获得所需的服务, 总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也节省了很多下载 APP 的烦恼, 从 而完成“连接一切”的任务。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