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面对面交流在传播学问中的必要

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信息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我们也一直借助视频和网络与大家见面、交流和讲学。因此,有人视技术万能化,以为视频和网络能完全替代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主张我们像一些网红一样通过视频方式传播学问。真实情况是技术并非万能,人与人之间的当面交流不可或缺。这点认知不能含糊,必须要说清楚。

人类大脑的视神经、听神经、语言神经等神经系统,扩大一点说即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语言系统等,是靠面对面的刺激来发育的。原始人不可能有电视、手机、电脑等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他们过着群居生活,交流方式就是面对面。在面对面的相处过程中,大家一起完成了成长、发育,这种成长和发育的过程即进化的过程。在这种进化过程中,人们靠什么来刺激视神经、听神经、语言神经?靠面对面的说话、观察:我说话你听,你说话我听;我看着你,你看着我。也就是说,人们的交流是建立在面对面之上的。因此,我们的神经系统只识别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即面对面的听、面对面的看、面对面的讲话。这种交流方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DNA里去了。

后来,人类进化成了高级智能人,随之拥有了高智商。有了高智商就发展出了自然科学,有了自然科学就发明了电视机等等。于是,电视和视频这种非当面的交流方式随之诞生。这种非当面交流方式的特点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科技发展的速度要远快于人们听觉系统、视觉系统和语言系统的进化速度。也就是说,人们的听觉、视觉等没有跟上科技的发展。因此,人们现在通过电视、手机这种方式捕捉到的信息十分飘渺而不真实。可见,这种方式的传播效果要远低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如果当面交流获得的信息有十成,那么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间接方式获得的信息可能只有三成到五成。拿讲课为例,我当面给你们讲课即你们当面听我讲课,与你们通过视频听我讲课,尽管我所讲的内容包括我传递出去的那种亲切感、深入感、有血有肉的生动感是一模一样的;但和当面听课相比,你们看视频所获得的信息和理解的那种亲切感、深入感、生动感,最多有五成的效果,说不定只有一二成的效果。这不是你们的错,问题在于我是通过视频传递信息给你们,错就错在视频这种非当面交流方式,我们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不适应视频。

为什么不适应?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是受DNA控制的,我们的DNA里没有电视机这种东西。因为电视机产生的时间太短,还没有渗透到我们的DNA中。现代科学研究显示,我们差不多要经过三代人的刺激,才能把电视和视频这个信息完全输送给DNA,让DNA记住它。之后,DNA再经过一代人就可以改变。也就是说,人类在电视、视频使用到第三代以后,看电视、视频所理解的亲切感、深入感、生动感就会大为增加,增加到接近于当面交流、当面听课的效果。那个时候电视和视频的交流才有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恰好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所有有荧光屏的东西都是在我们这一代发明的,我们这一代人还来不及改变DNA,我们的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语言系统、理解系统还是建立在非荧光屏时代、非视频时代,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这一代人乃至下一代人,差不多在五十年以内,不要指望视频万能化,不要指望一切靠视频来解决。当然,现在电视和视频是一个传播起来十分方便的手段,我们不可能不用,也不能刻意地回避。明明可以用,但就是不用,就是要坚持当面交流,那无异于开历史的倒车。而且全国这么大,学员分布这么广,都要面对面地授课讲学是做不到的。试想一下,我要跑遍全国去讲学,去给每个人上课,而且一讲就讲十年,这显然不现实。

所以,视频和网络我们一定要使用,但永远不要完全指望它能取代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传播生命科学一定要有一定数量的线下交流、线下上课,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当面交流、当面上课,这是不可省略的。

讲授|潘麟先生

文字|学编中心整理‍‍‍‍‍‍‍‍‍‍‍‍‍

图片|新国学之家及网络‍‍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230203A092DS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