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为1151字,阅读全文约需5分钟
本文为《数据蒋堂》第二期,为你解释为什么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是忽悠。
大数据概念兴起的同时也带热了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传说一个企业中80%的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如果按占据空间来算,这个比例大体不假,毕竟音视频这类数据真地很大。有这么大的数据量,需要进行分析是很自然的事了,而要分析当然就要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了。
那为什么说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技术是忽悠呢?
不存在通用的非结构化数据计算技术
非结构化数据五花八门,有声音图像、文本网页、办公文档、设备日志、....;每类数据的都有各自的计算处理手段,比如语音识别、图像比对、文本搜索、图结构计算等等,但是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非结构化数据的通用计算技术。语音识别的方法不能用于图像比对、文本搜索和图结构计算也扯不上关系。
一个厂商如果擅长某种技术,那一定会直接宣称自己专业于该领域,而不会泛泛地说自己精于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比如人脸识别做得非常精准、或是文本敏感词挖掘的专业公司,显然这样更容易定位用户和应用场景。如果一家公司只说自己擅长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而不指明具体的领域,那就不知道到底能做些什么了。
面向非结构化数据的通用技术只是存储
虽然许多专业技术领域都可以归类为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但总体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大多数用户还用不上这些专门技术,而只是需要把这些数据存储下来。非结构化数据没有通用的分析计算技术,但存储和相应的管理(增删检索等)是可以通用化的。非结构化数据占据的空间较大,经常需要不同于结构化数据的特殊存储手段。
不过,如果不是数据量特别大,或者有高并发的检索需求,大多数的网络文件系统(如HDFS)已经能够胜任存储和访问需求。厂家如果只喊能做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基本管理,那会显得没什么技术含量。所以这些厂商会不遗余力地往分析上靠,但没有实质东西。而能提供大容量高性能的访问的专业存储厂商却只会喊存储,而不会刻意提及分析。
通用分析技术在于相伴产生的结构化数据
采集非结构化数据的同时,常常会伴随着采集许多相关的结构化数据,比如音视频的制作人、制作时间、所属类别、时长、...;有些非结构化数据经过处理后也会转变成结构化数据,比如网页日志中拆解出访问人IP、访问时刻、关键搜索词等。所谓的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经常实际上是针对这些伴生而出的结构化数据,这个领域有不少较为成熟的通用计算技术(比如关系代数和关系数据库)。
但现在只喊结构化数据显得不够时髦,为了吸引用户,就要把本质上的结构化数据分析说成是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了。
作为需求方的用户,这时候需要清楚地知道到底要对这些数据做什么处理。如果只是简单存储,那上个HDFS这类开源网络文件系统就够了;如果有高性能访问需求,那要找专业的存储厂商;如果其实要分析的是伴生出来的结构化数据,那就是已经熟悉的数据库类业务了;如果真有特定的处理需求,那也是找专门领域的厂商和技术。总之,不要泛泛地只说需要非结构化数据分析。
专栏作者简介
蒋步星,润乾软件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著有《非线性报表模型原理》等,1989年,中国首个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团体冠军成员,个人金牌;2000年,创立润乾公司;2004年,首次在润乾报表中提出非线性报表模型,完美解决了中国式复杂报表制表难题,目前该模型已经成为报表行业的标准;2014年,经过7年开发,润乾软件发布不依赖关系代数模型的计算引擎——集算器,有效地提高了复杂结构化大数据计算的开发和运算效率;2015年,润乾软件被福布斯中文网站评为“2015福布斯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100强”;2016年,荣获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评选的“2016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大领军人物”;2017年, 自主创新研发新一代的数据仓库、云数据库等产品即将面世。
数据蒋堂
《数据蒋堂》的作者蒋步星,从事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长达20多年的时间。他丰富的工程经验与深厚的理论功底相互融合、创新思想与传统观念的相互碰撞,虚拟与现实的相互交织,产生出了一篇篇的沥血之作。此连载的内容涉及从数据呈现、采集到加工计算再到存储以及挖掘等各个方面。大可观数据世界之远景、小可看技术疑难之细节。针对数据领域一些技术难点,站在研发人员的角度从浅入深,进行全方位、360度无死角深度剖析;对于一些业内观点,站在技术人员角度阐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蒋步星还会对大数据的发展,站在业内专家角度给予预测和推断。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你会发现,《数据蒋堂》的文章,有的会让用户避免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有的会让攻城狮面对扎心的难题茅塞顿开,有的会为初入行业的读者提供一把开启数据世界的钥匙,有的甚至会让业内专家大跌眼镜,产生思想交锋。
往期回顾:
编辑:刘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