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BaronTalk,欢迎关注
每年的八九月份都是各大厂商发布年自己旗舰机的时候,最近 vivo、oppo、小米、华为、苹果接连发布了自己的年度旗舰,这当中除了苹果,其它厂商均发布了 5G 版本手机。恰逢国庆,势必会迎来一波换机潮,而各大厂商发布的 5G 手机很可能会成为很多同学的首选,今天我要来给准备购买 5G 手机的同学泼泼冷水。
先抛出观点:对于普通消费者,当前不适合购买 5G 手机。原因有四:
今天的 5G 只是有了一个初步标准,这些标准要最终确定,按计划要等到明年三月份。那么今天的 5G 手机到了明年最终标准确认下来的时候就有可能不可用,或者不好用。
说到标准就不得不提 NSA 和 SA。
简而言之,SA 就是为 5G 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包括基站、核心网等;而 NSA 就是利用现有的 4G 网络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 5G 网络。
在 NSA 组网方式下,运营商会采用 4G/5G 公用核心网的方式以节省网络资源,但缺点是无法实现低延时等 5G 新特性,这对于自动驾驶这类应用场景来说是致命的。所以 SA 才是 5G 的最终方向,只不过当前部分运营商为了节省开支会在 5G 建网初期采用 NSA 方案来过渡,SA 网络的建设才刚开始。我国从明年 1 月 1 日起,将不允许 NSA 手机入网。
现阶段市面上同时支持 SA 和 NSA 的 5G 手机只有华为,而其它厂家的 5G 手机均只支持 NSA。基于上述原因,你现在购买的小米、三星等 NSA 手机,今后只能降级使用 4G 网络。
虽然现阶段我们能在市面上买到好几款 5G 手机了,但是他们都有个通用缺点就是功耗高,续航相比 4G 手机要低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当下的 5G 相关芯片技术还不够成熟,耗电量比较大。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经阶段,10 年前 4G 网络刚开始普及的时候,无论是 Android 还是 iOS 基本半天就没电了,也就是这几年了你的手机才不用半天一冲。同时对于那些 NSA 手机要同时连接 4G 和 5G 网络,功耗会比 SA 高,会进一步降低续航。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市面上的那些同型号的手机,5G 版本要比 4G 版本电池容量高的原因。
无线网络通信本质上是电磁波的传输,电磁波的特点是:
国际上在试验 5G 网络的时候使用的是 28000MHz,负责我国 5G 战略的邬贺铨院士也表示未来中国 5G 也会采用 28000MHz 的频段,这比 4G 网络使用的 1800MHz~2600MHz 的频率高出了一个数量级。基于这个原因,5G 网络要实现 4G 网络同样的覆盖率,基站的密度要大的多。如果 4G 网络要求 2~3 公里一个基站,那么 5G 可能就需要 200~300 米一个基站,基站的总数是前者的 100 倍。
这么多的基站,即使在一线城市要实现 5G 网络全覆盖也不是短时间能轻易做到的。因此你的 5G 手机在当前绝大多数时候还是只能使用 4G 网络。同时由于基站覆盖度不够,你的 5G 手机需要频繁在 4G 和 5G 之间切换,或者信号不好的时候放大功率以便接收信号,这会进一步加大手机的功耗,降低续航。
海量的基站建设对运营商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成本,华为这种 5G 基站设备厂商将是最大的赢家。即使华为被美国封杀,还是有不少欧洲、东亚的运营商选择和华为合作,原因就是人家华为的设备便宜啊,能够节省运营商大量的基站投入。
即使你不在意今后可能用不了的风险、不在意续航的降低、你也长期处于 5G 网络覆盖的区域,5G 手机给你带来的提升也只不过是下载速度变快,其它方面和 4G 手机没任何区别。各大互联网厂商、设备厂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探索 5G 网络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就比如短视频、直播这些新事物也是到了 4G 时代的中后期才出现。
5G 的意义也绝不仅仅是速率的提升,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这些特性能让很多技术落地,比如无人驾驶、比如万物互联等等。而这些技术的落地也都需要时间,这不是你当下买了部 5G 手机就能体验到的。
基于上面这四个原因,普通消费者在现阶段购买 5G 手机不但没有意义,反而可能给你带来续航降低、后续可能无法使用 5G 网络的问题。当然对于喜欢追新的极客、科技粉这些都不是问题,这类消费者相当于第一批 5G 网络的测试用户,对于 5G 的发展和落地也是很有意义的。
5G 手机还有个问题就是更贵。但...贵不是手机厂商的问题,是你我的问题!
参考资料: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下我的公众号 BaronTalk 、 知乎专栏 或者在 GitHub 上添个 Star 吧!
微信公众号:BaronTalk 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baron GitHub:https://github.com/BaronZ88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