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完同学来我们团队做的分享之后,自己又去看了一遍源码,结合自己之前项目的一些理解,写一篇博客,这里是原文链接.
在看源码前,结合之前的自己的项目实践,有以下几个问题:
接下来针对上面的问题,结合源码做一下解答:
我们在一个项目中引入vuex是下面的这样一个注入:
Vue.use(Vuex)
export default new Vuex.Store({
modules: {
artical,
editNews,
login,
label,
user
}
})
其实从上面的这段代码就不难看出,store应该是一个构造函数,对应着vuex源码中store.js 在store.js中有这样的一段代码,简化如下:
class store {
constructor(){
this._committing = false;
}
_withCommit (fn) {
const committing = this._committing
this._committing = true
fn()
this._committing = committing
}
}
这段代码就很好的解释了第一个问题,当我们通过dispatch一个action之后,数据到达mutation里面,我们会将此时的是否编辑状态更改为true,然而当我们直接在组件中修改的时候,此时的_commiting状态依然为false,所以我们往往是做了一层深拷贝之后,才在组件中对数据进行修改。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设置一个getter呢? 在我原先的项目中,我的getters里面基本都是这样的函数
const getters = {
allTableDatas: state => state.tableData,
allResult: state => state.result
}
其实就是把state中的状态在原封不动的映射出去,当时我在想为什么需要这层映射,直接把state映射出去不好吗,对于一个module里面,如果state里面数据很多的话,那getters也要写很多,岂不是很烦?
但其实看完源码后发现这层getters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呢?
这首先得追溯到vue是如何实现双向绑定的这个问题上,如果不了解的话,可以去看看我的这一篇博客,vue框架本身在你获取一个数据的时候,比如obj.aa,也就是在这个对象的getter里面,就会把你放进一个通知队列里面,当这个对象被重新setter后,会遍历通知队列告诉你我更新了,你也要更新了,并且如果这个数据有watch的话,同时会执行watch的回调函数。
那一个问题就是vuex中的数据是如何实现双向绑定的呢?是和vue一样的方式吗?vuex的源码非常简洁,里面并没有做和vue同样的事情,其实他正是通过了getter方法,与vue的watch相挂钩,才实现了vuex的双向绑定,来看源码中的如下代码
watch (getter, cb, options)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assert(typeof getter === 'function', `store.watch only accepts a function.`)
}
return this._watcherVM.$watch(() => getter(this.state, this.getters), cb, options)
}
对于一开始的困惑也就解答完了,那一开始说的新大陆是什么呢?
在项目中,当我们对页面上的数据做一些删除或者更新的操作时,我往往会在更新结束之后,在dispatch一个查询操作,就是这个dispatch其实他是可以接收多个action的,而且向每个action传递的参数也一样(主要是之前也没这么用过,读源码的时候发现还能有这种操作,源码如下:
. dispatch (_type, _payload) {
// check object-style dispatch
const {
type,
payload
} = unifyObjectStyle(_type, _payload)
const entry = this._actions[type]
if (!entry) {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console.error(`[vuex] unknown action type: ${type}`)
}
return
}
return entry.length > 1
? Promise.all(entry.map(handler => handler(payload)))
: entry[0](payload)
}
这篇文章的思路讲的还是比较跳的,没有对源码整体文件目录上做分析就直接讲代码,如果没太看懂的话可以先去看开头的那篇分析,很详细。 最后,欢迎批评指正~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