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只“黑天鹅”突然降临,使实体经济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对于生产制造的影响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由于延迟复工、人员流动限制和交通受限带来的供应链受阻和生产经营难恢复。
令人欣喜的是,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高科技的投入使用,为打赢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提供了坚实支撑,也大大提升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运营效率,那么对制造业来说,如何借助新技术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如何借助新技术转变企业增长方式,开启新的业务模式?3月15日,腾讯云TVP技术闭门会探讨出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后问题的参考答案。
“疫情之下,所有制造业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供应链卡壳,复工却不能复产;物流运输停顿,省际交通遇到阻碍;交付压力,年前规划的订单如何按时交付。一些工厂在疫情前有自动化的投入,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大部分工厂仍旧极度依赖人工。制造业转型的关键在哪?”
积梦智能CEO谢孟军生于宁波,对开工厂有过了解。在供职苹果期间,真正理解了制造业背后的精益求精和细节为王。创业以后,他也选择了制造行业作为自己一展宏图的目标方向。
这次疫情之下,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刻不容缓:“疫情期间口罩极度紧缺,这背后远不是新开一条口罩生产线那么简单。一个口罩有五六种原料,合在一起分为三层,包括鼻梁铁丝在内,都有不同的供应商,如何整合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工作,在平常已是不易,在疫情时就更为复杂。”
协同发生在制造行业的全流程,供应链的协同、人与机器的协同、人与人的协同都是关键,做好协同背后的本质,就是提高效率。谢孟军指出,效率主要看两块,一个是企业价值链中的辅助价值链,包括以科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战略绩效在内的信息化,依赖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大部分的企业,虽然建设了一些系统,但系统之间有很多的信息孤岛,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可能没有信息系统支撑。另一方面,制造业的信息流传递程度极其低下,基本以线下传递为主,极大影响了交付效率。
大咖金语:
“不管是供应链还是企业内部,整个价值链都非常依赖数字化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对内和对外怎么样快速提升价值链的东西,有非常多的价值可以挖掘,这就是数字化在制造业企业里面产生很大价值的点。”
——谢孟军
在中国,有超过700万中小制造企业。然而这规模可观的市场背后,体现的是巨大的缺位:中国90%以上的工厂没有数字化!制造业数字化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如何教会企业主数字化能带来的价值。更进一步,制造业转型最难的是底层数据的收集。
“国家提出工业互联网统筹规划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工业互联网能够教会传统的制造企业规划设计好未来的发展道路。工业互联网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层面上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数字化转型的体系。”
谢孟军表示,互联网常见的技术,如传感技术、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运用到工厂中的三个关键是场景、数据和模型。只有做好了这三者,才能达成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业务目的和商业价值。
“基于此,我们开发了一套自己的灵飞工业互联网平台,希望赋能给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我们的初心是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用RPA的方式能够解决制造业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以组合低代码的模式解决复杂业务的定制化。”
谢孟军最后分享了三个客户案例,来自液压管件、注塑和汽车三个不同的垂类,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加持,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可视化产能、生产效率、决策速度、信息流转度和准确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益生产。
“腾讯从2013年正式开始做云计算,一直到2018年9月30日在公司做了一个很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从消费互联网到深度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希望把过去在C端积累的云、大数据、AI的能力,通过对各个行业的渗透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抓住整个国家工业4.0战略转型的时机,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腾讯云智能制造业务中心总经理梁定安与谢孟军的经历类似,写过代码,做过产品和运营,现在又投身于中国制造2025的浪潮中,依托于腾讯云智能制造业务,赋能广大制造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历史进程。
梁定安指出,2015年国家提出了发展数字化经济,其中主力选手就是工业企业。数字化经济在制造行业提出了很多政策扶持,包括构建未来新能源的设备、5G技术,最近还投了40亿支持七大新基建的发展,这些都是在宏观上不断给我们助力。另一方面,制造业在用人成本、融资成本、供应链成本、土地成本等关键因素上面临沉重压力,已经到了不做数字化转型就有可能被淘汰的艰难境地。这是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了很多更换工业3.0系统的制造企业。
“企业有强需求,但传统企业的IT构成却是一种先天障碍。传统企业IT系统主要采用本地部署或者第三方托管,从服务器、存储器等基础设施,到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配套、应用软件开发,都在本地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专门部署和开发。存在成本高、灵活性/拓展性差的问题,僵化的IT系统阻碍了企业的成长与转型。”
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疫情使实体经济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对于生产制造的影响更为明显,当前大多数制造企业复工不畅,让制造业的整体运转面临巨大考验,由于延迟复工、人员流动限制和交通受限等带来供应链受阻和生产经营难恢复。
在梁定安看来,新冠疫情让制造企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借助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获得的商业价值。对于制造企业传统的降本增效难题,云计算则是解题关键。
大咖金语:
“云计算具有成本低、配置灵活、资源共享的优势,对企业来说,将业务搭载在云端,随时接入云服务,不仅省去了本地部署的前期投入和后续运维费用,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按需付费(在负载峰值时及时调配资源,在低谷时及时释放资源),帮助企业更经济地规划IT支出。同时,云平台搭载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功能,可以让用户从无到有快速获取这些能力,促进其业务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开展。这是腾讯云看到的机会,也是腾讯云要去承担起的历史责任。”
——梁定安
梁定安坦言,腾讯云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小助手的角色,希望通过整体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腾讯云首先会拿出数字化基础的能力——底层的云平台,然后逐步在上面构建大数据、AI的PaaS能力,包括安全、微服务、容器的能力。在上层,腾讯云希望能够助力生态合作伙伴,优化生产和成本组成。
“腾讯云在服务制造企业的时候,一开始选择还是偏向于头部企业。制造行业太过分散,没法拿一个全盘通用的解决方案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最开始我们有选择性地进入一些行业,就像装备制造行业、能源行业、交通行业、煤化工行业,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生产制造、经营过程的改善。这是我们带来的IT赋能。”
梁定安详细阐述了腾讯云在助力制造行业转型的总体战略:
在梁定安举出的案例中,龙头制造企业基于腾讯云稳定可靠的基础设施能力,结合大数据和AI技术,助力工业企业实现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同时,腾讯云还能提供如弹性伸缩、微服务、容器、运维等技术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内部软件研发的效率。
“特别在这次疫情期间,我们针对企业的复工复产做了很多帮扶工作。团队加班了几天几夜开发了很多小程序给各个企业做健康码的通行,做复工的申报,同时腾讯云还提出扶持各个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如果企业在此过程中需要用到云的能力,腾讯也提出了很好的扶持策略,企业可以自主申请。”
工业互联网平台说到底就是数据平台,概念上有很多东西都可以讲,一个叫数据中台,一个叫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能过几天叫智能中台。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要说服客户最难的一点是什么?谢孟军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需要能够快速让他们试错,或者他们有些新业务进来的时候,信息化工具能够快速支撑他去做,这是非常有用的。当然你要找到突破点在哪里,我刚才分享的汽车行业的例子,切入点就是质量,因为质量是说得清楚的,企业过往就是没办法解决这些信息化协同效率、单点质量的问题,我们帮他提升质量。
我觉得对制造企业来说,理想的数据中台是一步一步演化出来的,肯定是从某个点切入。建议制造企业如果要转型或者做自己的平台,有两个切入点,一个是质量,一个是供应链,这两个是最容易切入的。在做的过程中可以有一个大的规划,类似工业互联网的东西,如何把这些东西抽象化上去,上面应用的东西如何服务好业务部门。服务好业务部门的过程中,因为业务部门的需求的不断扩张,怎么样应付这些变化是我们的中台要支撑的东西。
闭门会举行当天,正好也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消费者投诉中很多也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如何利用技术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梁定安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企业,出现售卖的产品质量有缺陷的问题,应该不是他的本意,我们姑且当作这个企业希望做的东西都是高质量的。对于企业本身而言,无非就是他要加强品质的检测,但是过去的检测手段还是不可避免地让一些瑕疵品流出去,这要回归到生产的本源,通过AI、大数据等方法可以找到生产过程中可以优化的点,然后再去优化整个产品质量的构成。
站在更大的范围,往年都会开315晚会,曝光一些做得不够好的企业。个人认为,还是要从供给侧改革,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角度,同样的产品如果质量不好,我相信消费者也会用脚来投票。为什么国家一直在提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虽然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很大,但我们是不是很强?质量是否在全球具备高竞争力?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也是回归到今天的主题——数字化转型的时与机。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315只是一个载体,帮助我们更好地检验它。
招商局集团数字化中心云架构师山金孝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实上云这个话题是一个老话题,但是要把上云这个事情跟制造业结合在一起,又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制造业上云的困难不仅在于云计算公司,还在于中小企业本身。中小企业会考虑上云成本由谁来出,是不是政府补贴,或者平台商补贴,这是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安全性,这不仅仅是中小制造业,尤其是国有大型制造业非常关注上云的安全。上云对大型的,尤其是集团型或中大型央企、国企,他们基本会以私有化的方式上云。
制造业的IT水平相对较弱,个人认为选云更应选择比较成熟的商业产品。这背后跟制造业长期对IT不够重视有一定关系。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云模式在解决制造业数据安全这块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把他们认为比较敏感或安全性比较高的数据可以放在自己私有化的数据中心,把需要跟外部交互的,或者不是那么敏感的数据放到公有云上面。所以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云会是制造业选云比较好的方向。
大咖金语:
“对于制造业来说我认为是三级云:边缘计算的边缘云,数据中心的私有云,以及公有云共三级状态。对于很多制造业来说,对低时延、高可靠和数据预处理是有刚性需求的,边缘计算会有非常刚性的需求和市场,对制造业来说这是肯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私有云这块,很多制造业有传统内部的应用系统,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很难迁到公有云上去,这时候私有云是很好的过渡和解决方案。同时,每个企业都要与外界交互,公有云的资源也必不可少,这也是制造业要考虑的。”
——山金孝
近期,“新基建”成为焦点被广泛关注。事实上,“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疫情当下,基于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新基建”,也让大众切身感受到了科技战“疫”的优势和力量,新基建对制造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ThoughtWorks数据智能业务总经理史凯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新基建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如果不能够跟上新基建的列车,就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
大咖金语:
“新基建的核心在于:第一,全面连接,加速移动。5G、城铁、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让物理世界连接得更快、连接得更广,连接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价值的移动更快;第二个是提升算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这样一来,市场更加开放,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他的产品就能更多、更广、更快地覆盖所有的用户。”
——史凯
同时,对所有的制造业企业来讲也带来一个共同的挑战,你的业务如何能快速地数字化,如何能摆脱物理世界的物理局限,空间的局限、时间的局限。
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如何把业务数据化,数据模型化,模型智能化,这是非常核心的。
我们过去几年给一些国内先进的制造企业实施的机器学习智能平台就是加速智能制造的业务基础设施,能够规模化大批量赋能传统制造。
未来的工厂里面,质检、物流、存储优化等一切都是由智能模型构成的,每个点都可以拿数据建模,在数字化世界里面利用云计算的算力,利用数据的复制快速迭代版本,在物理世界里面打样、做测试受物理世界规则的约束时间很慢,比如发动机工厂做发动机测试,原来建设发动机模拟测试的环境就需要很长时间,然后再把发动机测试数据采集跑起来,在原来的物理世界里面迭代的时间很长、周期很慢。如果能够全部数字化建模,放到数字化世界里面去,这些是未来从物理制造业到数字化世界制造业的转变,这个过程是对所有制造业企业的挑战。我们预见到未来谁能够快速的将业务数据化,智能化,谁就能够占据智能制造的制高点,谁能够快速做到这一点,谁就能够跨越这次颠覆,完成产业的升级。
微服务被业内认为是未来工业互联网环境下开发复杂工业APP的主流方法,对微服务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延锋安道拓座椅IT总监丁炜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这个话题很有时代背景。微服务代表的是一种阶段,无论是C端的互联网企业,还是终端的制造业,它意味着整个业务对IT的需求,业务的多样性已经到了一定的阶段,已经不是以前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所能支撑的。未来的业务需求,寿命周期越来越短,面临着快生快死的状态,而且需求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多。
大咖金语:
“微服务在工业互联网或智能制造里面可能有几个价值,一个是生命周期的问题,微服务本身是一个可以具备快生快死状态的技术架构的体系,同时从IT应用的角度来讲又是可以延长部署的生命周期。我们在做微服务的时候不可能单纯从功能上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更多会从整个架构的部署,包括公共服务的建设上做整体考虑。从面向功能、面向服务的角度来讲,微服务架构改造能大量节约整个IT在云的投资,包括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变得更长,整个数据包括底层模型的复用率会越来越高。微服务改造将极大地加速整个工业互联和智能制造在实际落地的场景和投资上的改善,这也是IT组织未来要积极面对和积极推进的重头戏。”
——丁炜
讨论尾声处,腾讯云工业高级架构师夏志也做了极具深度的总结:
大咖金语:
“我个人认为疫情之后大量的企业也许不需要远程办公,但肯定需要在线办公,从企业管理变革的角度来看,所有的企业应该都会在线化。从产业的角度来说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内部生产的在线化,所有的制造环节、生产环节都要实现信息化;另一部分是外部服务的在线化,我们能不能在线上服务客户,能不能在线交付,在线获得反馈,这也很重要。疫情的到来使得众多的中国制造企业面临被迫停产的窘境,但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不会因为任何区域的停工而停滞不前,丰田、现代等多家企业已经紧急扩大本国及东南亚的采购规模以应对中国制造业可能造成的产能不足。疫情是行业之危,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之机,加快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才是企业自救的良药。”
——夏志
中国是唯一一个制造业门类齐全的制造大国,现在也走上了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疫情这类黑天鹅事件虽然给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却更让制造企业从行业危机中看到了崛起的机会。
智能制造,大有可为!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