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皮肤病(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皮肤病、烧伤等)或皮下注射药物毒性时,对皮肤损害的准确观察和描述取决于对注射部位皮肤的正常组织学的全面了解。
在研究皮下注射药物时,通常会在大鼠的背部选取多个注射位点,用于测试。
我们经常需要反复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的皮肤差异,尽管大家已经很熟悉常规的大鼠皮肤组织学,但是有专门的形态学研究资料显,在六个月毒性研究和致癌性研究中,成年和衰老大鼠注射部位的皮肤厚度随颅尾分布的不同而不同[1,2]。
同时,该研究还发现性别差异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对SD大鼠进行为期两年的皮下致癌性生物试验,观察了雄性和雌性大鼠颅侧表皮、真皮和真皮下(皮下炎)厚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在雄性中总是大于雌性。
这些研究都指向一个问题,即大鼠背部皮肤存在因解剖部位不同而显示出的组织学差异,如需精细地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或潜在毒性作用,则不能忽视大鼠皮肤组织学随背部位置变化而表现的变异性。好在MONIQUE Y. WELLS 等正好做了此项研究[3]。
一般的,大鼠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大部分皮肤有毛密布,有皮脂腺,局部有汗腺。这种分类方式也是最常见的。此外,大鼠的鼻腔、阴囊和尾部的皮肤与一般区域皮肤不一致,存在较大变异性,此处不详表。
为了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大鼠背部皮肤因解剖部位、性别不同而存在的差异,文献将皮肤细分为5层,包括表皮层、真皮层、脂肪层、筋膜层、纤维层。解剖部位则选定为颈部、肩胛、背部中间、骨盆的附近皮肤,这些皮肤都是大鼠背部的不同区域。大鼠品系为Sprague-Dawley ,鼠龄为19-20周。
表皮位于皮肤最表面,包括从基底层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而下面的层指的是细胞层数。↓
表皮层 | |
---|---|
颈部 | 雄性2-4层;雌性1-3层 |
肩胛 | 雄性2-6层;雌性1-3层 |
背部中间 | 雄性2-5层;雌性1-3层 |
骨盆 | 雄性、雌性均为1-3层 |
真皮位于表皮下,包括乳头层、乳头下层及网状层等,大部分由胶原蛋白或弹性蛋白质所构成,其他包括神经、毛细血管、皮脂腺、毛根等。↓
真皮层 | |
---|---|
颈部 | 雄性比雌性厚 |
肩胛 | 雄性比雌性厚 |
背部中间 | 雄性比雌性厚 |
骨盆 | 雄性与雌性厚度相同 |
脂肪层位于真皮层下,筋膜层上,就是咱们常说的皮脂。↓
脂肪层 | |
---|---|
颈部 | 雄性:锯齿状外观;雌性:不太明显的锯齿状外观。 |
肩胛 | 薄层的结缔组织将脂肪层与下方的筋膜层、肌层隔开。雄性:锯齿状外观,可不连续;雌性:很少或几乎没有锯齿状外观,且连续。 |
背部中间 | 部分到完全连续的;结缔组织将脂肪层与下方的筋膜层、肌层隔开,隔断有时是不连续的。雄性:明显的锯齿状外观;雌性:外观统一,无锯齿状。 |
骨盆 | 不连续。雄/雌性均表现锯齿状外观。雄性的脂肪含量比雌性高。 |
(脂肪层锯齿状外观)
筋膜层位于脂肪层和肌层之间。↓
筋膜层 | |
---|---|
颈部 | 雄性:厚度为真皮层厚度的25%-33%;雌性:厚度为真皮层厚度的33%-100% |
肩胛 | 雄性:厚度为真皮层厚度的50%-125%;雌性:厚度为真皮层厚度的67%-100%,可能会被1个或以上的包含神经和血管的胶原组织结构隔断。 |
背部中间 | 雄性:厚度为真皮层厚度的33%-50%;雌性:厚度为真皮层的33%-100% |
骨盆 | 雄/雌性的厚度均为真皮层厚度的25%-50% |
纤维层位于最下方。↓
纤维层 | |
---|---|
颈部 | 被脂肪组织和/或包含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分离,形成带状。 |
肩胛 | 被脂肪组织和/或包含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分离,形成带状。雌性动物的乳腺组织在纤维层内或下方。 |
背部中间 | 被脂肪组织和/或包含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分离,形成带状(可存在,也可不存在)。非常少见雌性动物乳腺组织。 |
骨盆 | 被脂肪组织和/或包含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分离,形成带状(可存在,也可不存在)。非常少见雌性动物乳腺组织。 |
(纤维层外观)
以上内容可以作为大家研究时的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