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鸿蒙系统的评测,看完后我感觉很欣慰,为什么这么说 ?不是很多人吐槽鸿蒙是 Android 套壳吗 ?或者叫鸿蒙 UI 吗?说鸿蒙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看了鸿蒙系统的设计,底层确实是基于安卓的 AOSP 接口没有错,但是我倒是觉得系统设计者应该是一个务实的家伙。因为至少没有被不理智的民族主义冲昏头脑,没有蠢到真正的从零开始设计一套新的系统,而是可以让用户没有学习成本、无痛的切换到一套新的操作系统上面。
如果不是共用底层,那么你基本不可能通过在线升级把 Android 升级为 鸿蒙 OS,还能兼容 Android 的海量应用(你想想你的 Android 可以在线升级为 IOS 吗?)等等……
为什么说无痛迁移这么重要 ?因为如果真正的开发一套全新内核的操作系统,会遇到以下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选择跟 Android 共享底层会带来什么好处?如下:
我相信鸿蒙的设计者选择和安卓相同的 AOSP 底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真正能看清现实,为什么这么说:
华为的鸿蒙的设计是真正从普通用户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在乎用户体验和实用的设计。所以华为的最终目标用户是: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我们购买一件产品,不是因为它有某种“爱国情怀”的标签,也不是它是不是真正的从零开始实现的操作系统,我们普通人需要的就是一个价格合适,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工具。这才是我们会购买它的根本原因。
大胆猜测一下,我相信华为下一步的目标肯定会替换到安卓的 AOSP 底层,只是这块工作难度太大,时间和市场都没办法等这么久,所以只能先基于 AOSP 先把应用层实现,等应用层铺开后,鸿蒙的应用层生态建立后,再替换为鸿蒙的内核,兼容 AOSP 那么可以做到对应用层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操作系统的全部替换,那么鸿蒙就真正的意义的“完全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或许你会疑问这么做会不会成功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已经有很多类似的成功案例,我们看看以下两个比较类似的案例: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
kunbernetes 是位于应用层的容器调度工具,起初它的底层是基于 Docker 实现的(非常类似鸿蒙 OS 基于安卓的 AOSP 底层实现应用),但是随着 kunbernetes 的发展和壮大,大家都开始依赖 kunbernetes 后,Docker 本身也成为限制 kunbernetes 发展的瓶颈,kunbernetes 就直接把 Docker 替换为自家的容器实现,技术上更可控,因为大家都是面向使用 kunbernetes 至于底层是用 Docker 还是自家的容器,who care ? 只要不影响用户使用就好。
苹果自家 M1 替换 Intel 芯片这个案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当时苹果还是小公司的时候,不得已使用 Intel 芯片作为自己产品的核心处理器,然后随着苹果市场份额壮大,Intel 逐渐成为苹果发展的瓶颈,因为大家使用的是苹果的应用程序,所以后面就算把 Intel 芯片替换掉,只要苹果能保证 M1 兼容应用程序,那么底层是使用 M1 还是使用 Intel 谁会在意 ?后面 M1 芯片的苹果产品受到市场认可,也证明了这策略是成功可行的。
只要掌握应用层的生产资料,那么底层使用什么并不重要,我相信也这是鸿蒙的思路,只要等到鸿蒙生态成熟,那么未来某一天我们可能会突然看到新闻 华为鸿蒙系统决定放弃 安卓AOSP底层 替换为鸿蒙核心 的时候,也只是会心一笑而已。因为它根本就不影响你的使用。所以你无需关心它底层到底是安卓的AOSP还是真正重写的鸿蒙OS内核。
文章到这里就差不多可以总结了:
扫码关注腾讯云开发者
领取腾讯云代金券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深公网安备号 4403050200856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证150476号 | 京ICP备11018762号 | 京公网安备号11010802020287
Copyright © 2013 - 2025 Tencent Cloud.
All Rights Reserved. 腾讯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