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腾飞,制造业规模也得到了长久的迅猛增长。但伴随着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带了许多潜在问题,比如全面扩张、产品线复杂、流程缓慢、大规模库存等。只不过企业的高速发展,拥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充沛的现金流,这些问题就全都被动的隐匿在了发展中,不会明显的让人感知到问题的存在。
要知道,历史发展的洪流都是螺旋曲折上升的,万事万物包括企业发展都摆脱不了这个规律。谁也不能保证永远的高速增长。企业或市场经济一旦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成熟动荡期,增长扩张的速度猛然下降,上述的问题弊病就会全部暴露出来,这也就到了企业的生死存亡时刻。
当潮水褪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所以,在业务扩张、需求旺盛的快速发展阶段,就要有像华为一样居安思危的意识,同步关注成本增长的趋势。确保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可以从‘高增长、高成本’顺利转型成为‘低增长、低成本’的健康模式。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增长的虚假数据中,陷入‘低增长、高成本’的增长陷阱。一旦陷入增长陷阱,还不做决心变革的企业,哪怕业务增长数据为正,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摆脱不了破产关门的命运。
回顾一下,企业三大核心业务:销售(卖个好价钱,N→0)、研发(研发个好产品,0→1)、供应链(以合适的成本和速度生产出来,1→N)。既然企业要想摆脱增长陷阱的魔咒,解决办法自然还是要围绕这三大核心业务来展开。
一、前端防杂:加强产品管理和标准化设计,降低产品复杂度决定的成本。(研发)
在一个渐趋饱和与逐渐成熟的市场,产品会不可避免的同质化,除了高度技术垄断的行业,一般技术创新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加剧竞争。为了不断抢占市场,不断推出各种低技术含量创新的产品类型,导致自身产品复杂度不断提高,也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而杀手级产品的更新迭代,对于一个成熟且复杂的企业来说,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场景。客观上说,企业越大产品越成功反而更加限制了对自身产品的颠覆式创新。
那么既然从0到1可遇不可求,那就只能控制产品类型尽量不要从1变成N,而是从1变成有限的集中管理,放弃数量,兼顾客户需求与供应链,力求打造精品。这就带来了企业产品管理和标准化设计的变革需求。
二、后端减重:提高供应商管理能力,走轻资产运作之路。(供应链)
很多本土企业都是重资产运作,需要什么,自己建厂房,自己生产。这种运作模式导致成本高昂,且灵活性丧失。在这之外,还可以通过外包形式,让更为专业的供应商加工生产,而下游企业要做的就是整合供应商资源,建立大供应链来统一管理采购。
所谓后端减重,就是舍弃重资产的运作方式,配置轻资产,即通过市场外包来获取资源,向上集成供应商。将生产成本的压力‘转嫁’到上游供应商,让越来越多的增值活动由供应商来完成。而自身需要提高对供应商的管控能力,使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职能。
其实这一块在我看来是比较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大多数本土企业是不具备整合上游供应商能力的,或者是自身的体量采购需求在供应商看来不值一提。往往更多时候,供应商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这时自制转外购所带来的可能是成本的上升。但是后半部分提到的供应商管理仍是有学习借鉴意义的。
三、中间治乱:改善供应链计划,控制库存,有效平衡需求和供应。(销售&供应链)
增长陷阱,表面看起来是营收增长的问题,但实际上是成本控制的问题。因为本质是增长放缓,但是生产成本却无法同比例降低,导致营收相对降低。通过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降低库存,合理控制过程生产成本,减少浪费,提高供应链的放映速度和灵活性,来有效缓解增长陷阱的负面影响。
要想平衡需求和供给,就要回到供应链的控制核心:计划。这也就是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计划的三道防线内容。
综上,就是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了。整理不易,请多多点赞!这对我非常重要!谢谢!
推荐阅读:
最近分享的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可能稍有反复、跳跃。两个原因:一是入手书籍不对,《供应链管理-实践者之路》更多的是讲如何学习才能成为供应链专家,但是具体学习的内容却笼统不具体,现在换成了《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应该更偏重实践业务;二是自己现在也在摸索阶段,渐渐有了体系框架的意识,后续可能会将内容更连贯顺畅的衔接起来。
最后,谢谢你的时间。
ActCrew
一个常态性极度拖延(懒人)+间歇性踌躇满志的矛盾体
公众号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