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是一种计算机程序或交易协议,记录了交易条款信息、事件、行为,旨在减少对可信中间人的需求、仲裁和执行成本。在长安链上,用户可以通过高级语言(Golang、Rust、Solidity、TinyGo和C++)来编写智能合约,经过编译后,以二进制文件、WASM、EVM字节码的形式存储在区块链中,用户可以通过发送交易来触发执行智能合约中的代码。
虚拟机为智能合约提供计算资源和运行容器。每个虚拟机都运行在隔离的环境中,确保资源访问安全性,只能修改属于该合约自身的状态记录。智能合约需要有执行终止条件,以限制对资源的消耗;终止条件可以是按照时间、指令数量、指令执行代价(类似ETH gas)等方式。
长安链支持多种智能合约编程语言和虚拟机,为虚拟机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和密码算法访问接口。当一批交易通过调度器被发送至虚拟机时,虚拟机将解析交易中的智能合约调用参数,并且在运行时,通过数据访问接口获取运行时必要的数据,最后执行生成交易的读写集、交易执行结果和交易执行的日志信息。
长安链目前在软件上支持的虚拟机字节码包括两类:WASM(WebAssembly)和EVM字节码。
用户通过高级语言编写的智能合约一般情况而言,都需要存取区块链上的数据、API支持,ChainMaker为不同的高级语言提供了不同的SDK。当然,这些SDK提供的基本能力是相同的,包括读取数据、写入数据、查询区块链的一些状态等。
不同语言的SDK受限于语言本身特性和编译器的支撑能力,比如go语言支持函数同时返回多个数据,而tinygo编译器对垃圾回收支持存在缺陷,加上区块链系统本身为智能合约提供的运行内存大小受限、调用栈深度受限,用户编写合约时,需要注意这些特性。
目前ChainMaker已经支持的智能合约开发SDK包括Golang、Rust、Solidity、TinyGo和C++。
长安链的整体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用户编写完成智能合约后,经过编译器编译为字节码,需要通过发送交易的形式部署到区块链上。发送的交易将被共识节点和同步节点接收和处理,在校验完成各项参数后,字节码将被存储在区块链数据库中。
在校验参数的过程中,如果下列校验出错,将把执行的错误信息记录在交易的执行结果中:
随后将调用执行合约的初始化方法:
ChainMaker支持对基于WASM和EVM的字节码进行升级
合约升级也需要校验参数,如果下列校验出错,将把执行的错误信息记录在交易的执行结果中: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