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是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接口技术,是一种高速、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
没有指定的流控制,没有应答机制确认是否接收到数据,所以跟IIC总线协议比较在数据可靠性上有一定的缺陷。
SPI通信有4种不同的模式,不同的从设备在出厂时配置模式已经固定, 这是不能改变的,但通信双方设备必须工作在同一模式下,所以可以对主设备的SPI模式进行配置,通过CPOL(时钟极性)和CPHA(时钟相位)来控制主设备的通信模式。
具体模式具体如下:
Mode0:CPOL=0,CPHA=0
Mode1:CPOL=0,CPHA=1
Mode2:CPOL=1,CPHA=0
Mode3:CPOL=1,CPHA=1
模式CPOLCPHA
Mode000
Mode101
Mode210
Mode311
时钟极性CPOL是用来配置SCLK电平的有效态的;
时钟相位CPHA是用来配置数据采样是发生在第几个边沿的。 CPOL=0表示当SCLK=0时处于空闲态,所以SCLK处于高电平时有效;
CPOL=1表示当SCLK=1时处于空闲态,所以SCLK处于低电平时有效;
CPHA=0表示数据采样是在第1个边沿,数据发送在第2个边沿;
CPHA=1表示数据采样是在第2个边沿,数据发送在第1个边沿; SPI主模块和与之通信的外设通信时,两者的时钟相位和极性应该保持一致。
CPOL=0,CPHA=0:此时空闲态时,SCLK处于低电平,数据采样是在第1个边沿,也就是SCLK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所以数据采样是在上升沿,数据发送是在下降沿。
CPOL=0,CPHA=1:此时空闲态时,SCLK处于低电平,数据发送是在第1个边沿,也就是SCLK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所以数据采样是在下降沿,数据发送是在上升沿。
CPOL=1,CPHA=0:此时空闲态时,SCLK处于高电平,数据采集是在第1个边沿,也就是SCLK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所以数据采集是在下降沿,数据发送是在上升沿。
CPOL=1,CPHA=1:此时空闲态时,SCLK处于高电平,数据发送是在第1个边沿,也就是SCLK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所以数据采集是在上升沿,数据发送是在下降沿。
注意:SPI主设备能够控制时钟信号,因为SPI通信并不像UART或者IIC通信那样有专门的通信周期、通信起始信号、通信结束信号;所以SPI协议只能通过控制时钟信号线,在没有数据交流的时候,时钟线要么是保持高电平,要么是保持低电平。
例如:工作在模式0这种时序(CPOL=0,CPHA=0),如下:
我们来关注SCK的第一个时钟周期,在时钟的前沿采样数据(上升沿,第一个时钟沿),在时钟的后沿输出数据(下降沿,第二个时钟沿)。
首先来看主器件,主器件的输出口(MOSI)输出的数据bit1,在时钟的前沿被从器件采样,那主器件是在何时刻输出bit1的呢?bit1的输出时刻实际上在SCK信号有效以前,比SCK的上升沿还要早半个时钟周期。bit1的输出时刻与SSEL信号没有关系。
再来看从器件,主器件的输入口MISO同样是在时钟的前沿采样从器件输出的bit1的,那从器件又是在何时刻输出bit1的呢。从器件是在SSEL信号有效后,立即输出bit1,尽管此时SCK信号还没有起效。
从这张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主从器件的bit1是怎样输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