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今天一个读者看了前几天的一篇文章:腾讯毕业十多年了,跑过来找我聊:他在一家大厂工作三年了,自觉每天就是在写业务代码、调接口、解bug,看不到任何上升通道和前途。
他问我:洋哥,你写的腾讯前同事们为什么职场都能这么精彩,是不是因为那个年代大厂的岗位更值钱呢?
其实并不是,当然不得不承认十多年前大厂员工更稀少,但彼时外面的机会也并不多。
真相可能是:大厂本身就是这样的,薪资福利虽然不错,但为了提升效率就需要把很多岗位螺丝钉化,同时大厂的技术栈还不一定是先进的。
互联网任何一个公司哪怕再大的公司,你进去后也会被分配到一个部门的一个小组,在这个小组里干久了神秘感和权威感都会慢慢消失。同时大厂高管会要求每一个小组织创造对应的市场价值,在okr或kpi的驱动之下,小组里的成员会被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所困扰。
我在旧文:为什么有些大公司的技术弱爆了?中提到过当年加入腾讯的感受:
毕业第一年在腾讯工作,做QQ游戏大厅,当时用的IDE是VC2006,用的版本控制工具,叫 ClearCase(估计用过的人不多),IBM 开发的。 而QQGAME这个产品的代码量几十万行,DLL就有几十个,工程编译一次需要20分钟以上。 业务的复杂性还会导致耦合严重,一但代码工程产生耦合,改动一个地方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情况下引入任何新技术都会带来极大工作量。 大公司的业务代码,有时候明明感觉有bug,却能运行良好。 这是一个前人留下的屎堆起来的一个克苏鲁缝合怪,看起来摇摇欲坠,有无数的虫子爬来爬去。但勉强堆起了山一样的形体,蠕动着为老板赚钱。
在这种环境之下,很多时候精进技术就成了伪命题,为了赶进度我们被迫把自己变成了重复代码执行器。
看起来是不是特别没有前途、特别没有未来?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大厂有着规范的做事方法论、相对完善的流程、相对完善的晋升体系,大厂还有海量的用户,能提供残酷的实战训练。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尽早认识到:大厂不是我们的职场终点,大厂只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始终以自身能力成长为第一要务。
这里面的核心是如何拒绝螺丝钉化,说说曾经的我是怎么做的:
1.对自己提要求
完成老板倒排的工期后,我就会主动优化重构经手的代码,不断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和执行效率。
在离开腾讯之际我还花了两周时间模仿了整个QQGAME的框架,核心是实现com组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一直可用的代码框架。
2.观察学习
大厂的codereview机制、开发测试合作机制、产研推进流程、晋升体系、招聘体系等等,这些都非常有含金量。
对于立志未来要做技术管理或技术专家的你,这些方法论和流程至关重要。
这里讲下大佬张一鸣的例子,酷迅解散后张一鸣有心创立一家公司,但他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应聘到微软做程序员。在微软期间张一鸣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任务,工作之余他会观察学习微软的技术管理和流程。这也为他创立今日头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积累优质人脉
这一点容易被很多人忽视,在职场早期年轻就是资本,我们大可以单打独斗到哪都是一把好手,但随着年龄增大我们慢慢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取暖。
要想抱团取暖,核心就在于积累人脉。要论人脉,大厂同事就是最优质的职场人脉。在大厂认真工作的同时多认识一些同事、多和一些合作伙伴交交心,谁也不知道未来谁是谁的领导,谁又能拉谁一把。
业务和产品是公司的,但能力和人脉却是自己的。
当你通过在大厂的工作,提升了能力、学习到了各种方法论、积累了深厚人脉,这个时候有了好的中小厂的机会,甚至创业机会。大可以毫不犹豫的跳出去,完成从棋子到执棋人的重大转折。
这个时候哪怕最终失败,相信你也依然具备回归大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