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4分钟。
昨天一个腾讯前同事加了我的微信找我聊天,说是在网上看见我写的文章想起我了。
这个同事印象中很沉默寡言的,在腾讯除了一起联调一起改bug就没有其他交集了。
我们聊了很久:聊这些年各自的发展和情况、聊职场的收获和感悟,也聊到未来的一些规划。
和前同事聊完突然想起来不少读者问过一个问题:加入大厂后的职业发展和规划应该怎么做。
我离开腾讯十多年了,腾讯也算我加入的最大的公司,再想想认识的腾讯同学们这十多年的发展真的可以算是千差万别了,正好分享几个典型案例以供大家参考:
1.同事小A
小A是我一个小组的应届生战友,本科生。小A为人低调谦逊,同时动手能力极强。
小A在腾讯非常拼还任劳任怨,老板交给他的任何杂活累活都不在话下,属于简单可依赖的那种人。
当时我内心还偶尔为小A鸣不平:能力挺强的,但就因为一个本科生标签(当年腾讯应届生硕士为主),怎么老板总是给这些边角料的活给他啊。
但等到我带团队后才领悟到,能干好这些活特么真的是职场发展的第一步。
我离开腾讯后经常跟小A聊天,他在腾讯的绩效一直都很好,涨薪速度也还不错。
2011年小A找我内推360,他感觉在腾讯已经发展到头了,虽然薪资不错但很难升上去了。
现在小A是360的一名技术经理,偶尔也还会迷茫,前一段时间我们又深聊了一次,我也给了他一些建议,但我坚信小A身上的那股踏实谦逊的劲头一定会让他继续顺风顺水。
2.产品经理涛哥
涛哥是我在腾讯入职培训认识的好友,这哥们北大硕士毕业的,属于那种绝顶聪明的人。在入职培训的各项活动中,涛哥都是当仁不让的组织者。
涛哥在腾讯干了两年产品后就跳槽到一家中小互联网公司干产品总监了,当时我已经在360工作了,期间我俩在北京还聚过一次。这次聚会涛哥显得很沮丧,说是感觉产品工作没啥意思了。
再后来2015年我创业的时候在一次投资人&创业者聚会上偶然遇到了涛哥,那次才发现涛哥已经成了绝对主角了,一堆创业者都围着涛哥,我好不容易挤进去和涛哥聊了聊才知道涛哥换到了投融资行业,并且发展极为迅猛,四年时间已经成了一家头部机构的董事总经理。
这次跟涛哥聊天,涛哥的一句话对我影响挺深:职场前几年谋生存,但要尽快从谋生存切换到谋兴趣谋爱好。
3.同事张哥
张哥是我们组的唯一一个社招,入职腾讯之前张哥在华为工作了好几年。
在腾讯期间同事中我跟张哥的关系是最好的,可能因为经常一起吐槽加班多,吐槽公司历史代码债务重。
张哥是那种看起来反应很迟钝但定力十足的人,有好几次bug解决不了最后通宵加班,把我都看傻了。
张哥的基础说实话并不是太好,并且从华为这种传统公司到了互联网行业,一开始适应不了各种敏捷迭代,各种排脑门定上线时间的做法。但张哥的优势就在于定力,很多时候搞不定他就疯狂学习,甚至为了解决一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问题还会跑去看论文。
张哥还特别喜欢跟自己的代码较劲,一有时间就玩重构搞优化,但这样也带来不少副作用,老板总是觉得张哥开发速度不够快,警告了他好几次。
也是在自己带了团队之后才恍然大悟:张哥身上的这些属性非常适合做架构做技术专家。
而张哥现在是另一家巨头公司的高P专家,现在的张哥如鱼得水,前不久我们聊了一次。张哥说:我现在有足够的时间把一个小的技术模块弄精弄透,我每天都过得无比开心和踏实。
这的确是张哥最好的职业归宿了。
4.师弟小C
小C是我华科师弟,硕士毕业,比我晚进腾讯一年。
前文其实也说过他,这哥们温州人,刚入职就天天忽悠我们一起集资炒房,鬼点子也特别多,经常吃饭的时候突然来一句:我又有一个发财的想法。
小C没来多久我就离职了,但小C在职场发展的速度贼快,是那种既能出活又能陪好领导的人选,又有能力又低调又会做人的那种吧。
离职的时候代码都交接给他了,这导致很久之后他还会打电话喷我:洋哥啊,我又碰到你埋的雷了。
PS:mmp!程序员谁还能不埋点雷呢。
小C的职场经历其实跟我挺像,先是干了几年程序员,随后做管理,2014年小C开始创业之路,第一次创业和我一样做手游,没做成公司卖给了一个巨头。再后来小C又杀入在线教育行业一直干到去年双减。最近小C跑到新加坡和一个互联网大佬一起融资过亿干web3.0了。
以上四点同学们的现状算是比较典型的四个方向,有做技术管理的、有做技术专家的、有彻底换行业的、还有转型业务坚持创业的。还有不少腾讯同事,大概也都能囊括在这四个方向,限于篇幅就不一一展开了。
仔细想了想在腾讯工作的同学们哪怕混的差的也没有遭遇所谓的中年危机。或许职业生涯早期加入大厂的确具备不小的优势吧。
但大家其实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优势,而发展的更好的同学都是把自己的优势不断扩大,最终建立了职业壁垒。我想这也是一种职场破局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