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大概需要7分钟。
要说程序员想进阶,架构是不可能绕开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懂架构设计是高级工程师甚至技术专家的分水岭,是告别重复劳动码农的第一步。
对于技术管理者来说懂架构更重要,不懂架构的技术管理者极难服众,也无法带领团队完成复杂的重构工作。
18年我加入哒哒少儿英语,担任技术VP,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重构整个公司的架构,深入了解了下,我们首先把公司当时的架构画出来了,简单点说就是个大泥球架构:
这家公司的数据库是单库模式,一张表就有几百个字段,简直搞死人。
当时公司已经惨到只要改一个功能就得测试2周的悲惨境地,线上出一个故障技术团队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我很快明白,如果搞不定这个工作,这次空降就基本算失败了。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我果断选择了DDD架构来应对这次大重构,原因也很简单:DDD特别适合应对复杂的业务场景,同时能有条不紊的推进重构全流程。
耗时2周我们才完成第一步:深入了解了这个大泥球和对应支撑的业务。
接下来耗时1个月,采用DDD领域设计:
在充分了解业务之后,基于领域模型,我们做了对业务的拆解:
接下来我们最终确定了新架构的六大关键元素:
基于领域模型的拆解,我们还确定了六大关键元素之间的并列、包含、支撑关系。
然后我们设计出了新的架构:
以上,是我们确定的公司的新的技术架构图,紧接着团队攻坚3个月,按照架构图的设想重构了公司的技术框架。
重构完成后,公司的程序员们再也不用为了一个bug拔光自己的胡子了,而我也在新公司站稳了脚跟。
事实上,作为软件开发方法学层面的DDD,并不仅仅局限于像微服务这样特定的架构风格,而是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目前各大公司也纷纷在核心业务中落地 DDD,例如京东物流、阿里零售、美团等等。
虽然 DDD 在这几年越来越流行,但不少人对 DDD 的基本概念、核心技能还不能充分地掌握,从而影响了 DDD 的学习和落地。
DDD,也就是“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开发复杂软件的系统化的方法学和思想。它继承了面向对象和敏捷方法的精华,并提炼了一套更容易掌握的原则、模式和实践,特别适合复杂的企业应用的开发。
一方面,数字化时代为软件开发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实现业技融合,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需求,如何防止架构和代码的腐化等问题,需要新的解决办法。而 DDD 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日益普及起来。
另一方面,优秀的工程师,尤其是想挑战架构师角色的同学,DDD 更是必修内容。这点在很多大厂招聘要求上也能看到,毕竟大厂软件更复杂,需求变化快,而且代码工程的规模也更大,这些都需要你深入了解和实践过 DDD。
那么,怎样跨越学习 DDD 的门槛,扫清落地 DDD 的障碍呢?虽说难点不少,但是你也大可不必担心。DDD 的学习还是有方法,有诀窍的。我们需要的是一套既有理论高度,又顾及实践细节;既能深入复杂概念,又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张Thoughtworks 首席架构咨询师钟敬梳理的「DDD 学习」知识地图,内容出自于《手把手教你落地 DDD》专栏,你可以跟着这个“套路“建模型、写代码,拾级而上,循序渐进地掌握 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