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月聊IT,今天接着聊如何更好的培养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
我前面写过很多关于学习方法模式,问题分析解决,思维框架和逻辑的文章,但是比较理论化,如果你个人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能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当然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涉及到事物认知,问题解决,学习实践,知识库构建多个方面的内容。你也可以参考类似西方哲学,逻辑学,思维类,问题类,认知类的书籍。这些书籍我看已经有很多回答都推荐了不错的书籍,在这里也不再重复。
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准备换一种尽量可视化,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进行回答。即从3这个数字开始,因为我们经常看到类似三段论,分三步,讲三点这些说法。那么就从3这个数字来逐步分析和举例,说明如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形式逻辑和三段论大家都很清楚,大前提+小前提最终得出结论。类似:
这个就是最基础的演绎逻辑。好了,那么这个演绎逻辑和三段论推理那本身有没有问题。首先对于所有人都会死亡这个大前提你没有证明,也无法证明,你是用了一种采样和不完全归纳。其次你也没有证明苏格拉底是人,你脑袋里面是这么直白的认识还需要我证明吗?所以其实在大,小前提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你得出了结论。
好了,再回到我们日常的逻辑思维。
当我们得出相关的结论的时候,实际我们并没有像前面这样按部就班的先给出大前提,再给出小前提,然后得出结论。我们将大前提隐含掉了,这个可能是你个人经验,也或是一种大家的潜移默化的共识信息。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团队里面张三告诉你IT系统出现了内存泄漏,你马上得出了结论是系统里面有资源或连接没有释放导致。
谁告诉过你所有内存泄漏都是资源没有释放,这个大前提本身就可能有问题,因为内存泄漏还可能是大数据量并发调用或存储满各种原因。由于大前提有问题,你自然得出错误结论。由于你没有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大量实践,通过科学归纳法将大前提显性化,导致你日常的分析判断出问题。看似有逻辑,但是却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也是为何我们说亚里士多德给出了形式逻辑更多是演绎逻辑,直到培根的时候才进一步通过科学和实验的方法逐步完善了归纳法,形成了完整的归纳逻辑。
所以要提升逻辑思维,在这里提出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将你的经验显性化,通过日常实践后的复盘或周期性复盘,科学归纳出完整的大前提。
那么这个时候你去跟别人讲结论的时候,就能够显性的声明清楚大前提,并详细说明自己的按三段论的论证方法和步骤。这样才叫有理有据,而不是让别人感觉你得出结论完全是靠个人的经验判断,缺乏逻辑。
好了,那么接着问题。
当系统出现内存泄漏的时候,我能否指导究竟有多大的概率是资源或连接没释放导致的?前面讲到的三段论一遍都是前提或原因来推导结论,那么我能否从结论反推原因出现的概率?这个就是涉及到了概率统计里面的贝叶斯定理。即如果我知道两个先验概率,我是可以通过结论来反推原因的。具体感兴趣的可以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知识,在这里不再展开。
接着聊下表达的逻辑,因为我从21年底开始在B站和头条号录制和分享数字化,思维方面的知识分享视频,到现在3年多的时间已经录制了上1000个视频。我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表达逻辑就是,对于今天的内容,我准备讲三点。从呈现和表达上面,三点是最合适的,少了无法阐述我的观点,多了又不方能听众理解和记忆。
那么讲三点上面有哪些场景逻辑呢?
在金字塔原理和结构化表达里面,我们经常会谈到SCQA结构化表达法。在这里我把其合成三个大步骤,即场景,问题和解决方案。
大家注意看上面的图,问题本身是什么?问题实际是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如果场景是描述和定义清楚目标的话。那么问题实际要输出两个东西,一个是现状,一个是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够过渡到解决方案。因为解决方案核心就是解决了目标和现状之间的GAP差距问题。
这样三个节点自然就完成了集成和连接。虽然讲3点,但是3点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类似我们在做流程优化项目的时候,也是涉及到流程,组织,IT三方面的内容。但是你讲这三点你不能完全没有关系,完全孤立或离散的去讲这三点,而是要考虑这三点之间是如何集成和协同的,没有体现这种集成和协同,虽然仍然是讲三点,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缺乏逻辑。
所以你看讲三点,看似简单,但是要体现逻辑性并不容易。要么是体现了关键的顺序逻辑,类似去场景问题解决方案的思路。要么是后面的静态结构化逻辑,核心是体现了你拆分的维度,包括维度之间的关系和集成。
最后再谈下执行的逻辑,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分三个阶段或分三步。在每个阶段步骤里面可能还涉及到更加细化的操作步骤说明。那么执行步骤里面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在这里我重点要说明的就是,执行的逻辑是连接和闭环。
第一个就是连接。连接核心体现的是你上个步骤和下个步骤之间是如何连接上的,上游的输出是如何传递给下游作为输入的。你需要把这个接口或连接点的规则讲清楚。如果是写文章或讲故事的话就是你需要把这个承上启下的关系讲清楚。
第二个就是闭环,最终分三步解决问题了是否形成了闭环。最终到了第3个步骤执行完还得回到第1个步骤完成验证和闭环才算最终完成。
这个也是我们讲端到端流程经常强调的内容,从深圳到北京不是端到端流程,从深圳到北京再从北京返回到深圳才是一个完整的端到端流程,从客户提出需求到企业制造产品不是端到端,从客户需求到最终交付产品满足了客户需求才是端到端闭环。执行的逻辑另外一个核心就是闭环,必须要闭环才能够完成自我的验证。
以上是关于逻辑思维提升最简单的分享,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