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MCP广场
社区首页 >专栏 >[新启航]IGBT 芯片平整度差,引发键合线与芯片连接部位应力集中,键合失效

[新启航]IGBT 芯片平整度差,引发键合线与芯片连接部位应力集中,键合失效

原创
作者头像
新启航光学频率梳
发布2025-09-02 10:45:37
发布2025-09-02 10:45:37
1180
举报

一、引言

在 IGBT 模块的可靠性研究中,键合线失效是导致器件性能退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芯片表面平整度与键合线连接可靠性存在紧密关联。当芯片表面平整度不佳时,键合线与芯片连接部位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而引发键合失效。深入探究这一关联性,对提升 IGBT 模块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关键意义。

二、IGBT 键合结构与工作应力分析

IGBT 模块的键合结构通常由键合线(多为金线或铝线)连接芯片电极与基板引线框架构成。在器件工作过程中,键合线不仅要承受电应力和热应力,还会因芯片表面形态差异产生额外的机械应力。芯片表面平整度差会打破键合线连接的均匀受力状态,使局部区域承受异常集中的应力。当芯片温度变化时,由于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这种应力集中现象会进一步加剧。

三、平整度差引发应力集中的作用机制

芯片表面存在微观起伏或局部凸起时,键合线在压焊过程中会形成非均匀的弧度分布。在芯片与基板的界面处,不平整的表面会导致键合线在连接点附近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这种变形会在键合界面形成应力集中。从材料力学角度分析,表面粗糙度引起的几何不连续性,会使键合线连接部位的应力分布呈现非线性特征。当粗糙度超过一定阈值时,连接部位的最大应力值会显著高于平均应力水平。例如,当芯片表面粗糙度从 Ra0.3μm 增加到 Ra0.8μm 时,键合线根部的应力集中系数可提升 20%-30%。

四、键合失效的典型模式与实验验证

(一)键合界面开裂

在应力集中作用下,键合线与芯片电极的连接界面易出现微裂纹。随着器件反复热循环,裂纹会逐步扩展,最终导致键合界面完全开裂。实验中观察到,表面平整度差的芯片,其键合界面开裂的起始循环次数比正常芯片减少约 40%-50%。

(二)键合线颈部断裂

键合线颈部是应力集中的敏感区域,当芯片表面不平整时,颈部位置的弯曲应力会显著增加。某 IGBT 模块可靠性测试显示,使用表面粗糙度 Ra1.0μm 芯片的样品,键合线颈部断裂的失效概率比使用 Ra0.5μm 芯片的样品高 2.3 倍。

(三)实验数据对比

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对不同表面平整度的芯片进行键合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当芯片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Ra0.5μm 以下时,键合线的平均失效时间超过 1000 小时;而当粗糙度达到 Ra1.0μm 时,平均失效时间缩短至 600 小时左右。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失效样品的键合界面普遍存在明显的应力腐蚀痕迹。

激光频率梳3D光学轮廓测量系统简介:

20世纪80年代,飞秒锁模激光器取得重要进展。2000年左右,美国J.Hall教授团队凭借自参考f-2f技术,成功实现载波包络相位稳定的钛宝石锁模激光器,标志着飞秒光学频率梳正式诞生。2005年,Theodor.W.Hänsch(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与John.L.Hall(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因在该领域的卓越贡献,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系统基于激光频率梳原理,采用500kHz高频激光脉冲飞行测距技术,打破传统光学遮挡限制,专为深孔、凹槽等复杂大型结构件测量而生。在1m超长工作距离下,仍能保持微米级精度,革新自动化检测技术。​

核心技术优势​

①同轴落射测距:独特扫描方式攻克光学“遮挡”难题,适用于纵横沟壑的阀体油路板等复杂结构;​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②高精度大纵深:以±2μm精度实现最大130mm高度/深度扫描成像;​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③多镜头大视野:支持组合配置,轻松覆盖数十米范围的检测需求。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