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启航;激光频率梳;国际技术垄断;深孔测量;2μm 级精度
一、引言
在航空航天、精密模具等高端制造行业,130mm 深孔的 2μm 级精准测量是保障产品质量的核心技术。长期以来,该领域的高精度测量技术被欧美等发达国家垄断,国内企业不仅面临设备采购成本高昂、维护受限等问题,关键技术参数和算法也受控于人。新启航激光频率梳方案的出现,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在深孔高精度测量领域的空白。
二、国际技术垄断下的国内深孔测量困境
国际上,少数发达国家的企业掌握着深孔测量的核心技术,对高精度深孔测量设备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国内企业引进的测量设备不仅价格昂贵,且存在诸多限制,如测量范围固定、升级维护需依赖国外技术人员等。在 130mm 深孔 2μm 级测量技术方面,国内传统方法主要依赖进口设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导致我国在高端零部件制造过程中,深孔质量检测环节受制于国外技术,严重影响产业升级和产品竞争力提升。
三、新启航激光频率梳方案的技术架构
新启航激光频率梳方案基于飞秒激光锁模技术,创新性地将光频梳原理应用于深孔测量。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飞秒激光产生稳定的频率梳齿,通过分光系统将激光分为测量光与参考光,测量光进入深孔后在孔壁多次反射,与参考光产生干涉,通过分析干涉光谱中梳齿的频率变化,精确计算光程差,进而实现深孔三维坐标的高精度测量。
该方案的系统由高稳定性飞秒激光频率梳光源、精密光学干涉模块、高速光谱采集装置及智能数据处理平台构成。高稳定性光源确保频率梳齿的长期稳定输出;精密光学干涉模块优化光路设计,提高干涉信号质量;高速光谱采集装置可快速获取干涉光谱数据;智能数据处理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算法,实现数据的高效分析与深孔三维轮廓的精准重建。
四、打破垄断的核心优势
4.1 技术自主可控
新启航激光频率梳方案从光源设计、光学系统搭建到数据处理算法,均实现了自主研发。核心部件如飞秒激光频率梳光源摆脱了对国外关键器件的依赖,算法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际企业在技术层面的垄断,使我国在深孔测量领域拥有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4.2 实现 130mm 深孔 2μm 级精准测量
该方案通过优化光频梳的频率稳定性和数据处理算法,实现了对 130mm 深孔的 2μm 级精准测量。相较于国际同类技术,在测量精度、深度范围以及复杂深孔结构适应性方面均达到领先水平,能够精准检测深孔孔径变化、表面缺陷等细微特征,为高端制造提供了可靠的质量检测手段。
五、应用成效与行业影响
在某航空航天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新启航激光频率梳方案成功替代进口设备,对 130mm 深的发动机零部件深孔进行测量。不仅检测出传统方法未能发现的 3μm 尺寸偏差,还将测量效率提升 40%。企业由此摆脱了对国外测量设备的依赖,产品合格率从 82% 提升至 95%,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端制造业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进程。
激光频率梳3D光学轮廓测量系统简介:
20世纪80年代,飞秒锁模激光器取得重要进展。2000年左右,美国J.Hall教授团队凭借自参考f-2f技术,成功实现载波包络相位稳定的钛宝石锁模激光器,标志着飞秒光学频率梳正式诞生。2005年,Theodor.W.Hänsch(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与John.L.Hall(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因在该领域的卓越贡献,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系统基于激光频率梳原理,采用500kHz高频激光脉冲飞行测距技术,打破传统光学遮挡限制,专为深孔、凹槽等复杂大型结构件测量而生。在1m超长工作距离下,仍能保持微米级精度,革新自动化检测技术。
核心技术优势
①同轴落射测距:独特扫描方式攻克光学“遮挡”难题,适用于纵横沟壑的阀体油路板等复杂结构;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②高精度大纵深:以±2μm精度实现最大130mm高度/深度扫描成像;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③多镜头大视野:支持组合配置,轻松覆盖数十米范围的检测需求。
(以上为新启航实测样品数据结果)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