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核心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防御、监视及内环境稳态维持中发挥关键作用。巨噬细胞在体内呈现出复杂且多样化的功能特征,包括:吞噬并清除细胞碎片、进行抗原提递以调节免疫应答、调节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分泌、促进组织修复与重塑,以及参与维持体内平衡的多层级信号通路调控网络。巨噬细胞的功能状态广泛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创伤修复异常等。因此,靶向巨噬细胞调控策略已成为这些疾病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巨噬细胞可分为胚胎来源的巨噬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胚胎来源的巨噬细胞在胚胎发育阶段就已定植于各个组织,如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皮肤中的朗格汉斯细胞等,这类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主要负责维持组织内的巨噬细胞的数量与稳态。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则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经单核细胞阶段后进入血液循环,随后迁移到全身各组织,在局部微环境信号的诱导下进一步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主要参与应对感染、炎症及组织损伤修复等过程。
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其免疫功能取决于不同的激活状态与分化途径。CSF-1可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未活化的M0巨噬细胞。后者可在不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通过经典或非经典途径进一步极化为M1或M2型巨噬细胞。
M1 型巨噬细胞被认为是促炎表型,通常在LPS、IFN-γ等刺激下被激活,高表达MHC-Ⅱ和共刺激分子,释放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等,具有较强的吞噬和杀伤能力,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M2型巨噬细胞则被视为抗炎和修复表型,主要由IL-4、IL-13等诱导活化,可进一步分为M2a、M2b、M2c和M2d四个亚型,该类细胞分泌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参与组织修复、血管生成以及免疫调节等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M1 和 M2 仅代表极化状态的两个极端,体内实际存在着大量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表型,它们的表型和功能随微环境信号动态变化,呈现高度可调的状态。
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高度依赖于其细胞内代谢重编程。M1型巨噬细胞以有氧糖酵解为主要代谢特征,该过程促进乳酸积累,并伴随大量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的生成。磷酸戊糖途径(PPP)为其提供还原型NADPH,进一步支持尿素循环(包括精氨酸合成及天冬氨酸-精氨酸琥珀酸分流途径,AASS)等过程。此外,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中积累的代谢物(如柠檬酸和琥珀酸)不仅参与脂肪酸代谢要,还能通过稳定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进促炎基因及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转录与表观遗传学调控。
相比之下,M2型巨噬细胞则主要依赖氧化磷酸化(OXPHOS)及氧化状态的TCA循环以高效产生ATP。其代谢特征包括精氨酸代谢、β-氧化和谷氨酰胺分解,为抗炎及修复功能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前体。
值得注意的是,多种代谢途径通过其关键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参与免疫信号的调节:有氧糖酵解产物(如乳酸)、一氧化氮、脂肪酸合成以及谷氨酰胺代谢均发挥重要作用;TCA循环中间体(如乙酰辅酶A、柠檬酸、衣康酸和琥珀酸)亦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同时,关键代谢酶(如己糖激酶2 (HK-II)、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和精氨酸酶1 (Arg1))等也在免疫调节中扮演关键角色。
在组织发生损伤(如心肌梗死或皮肤创伤)后,巨噬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协同促进修复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修复反应过度或者失控,巨噬细胞持续分泌TGF-β并激活肌成纤维细胞,可能导致病理性纤维化发生,如在肝纤维化或肺纤维化中所见。
巨噬细胞深度参与全身代谢稳态:
4. 肿瘤微环境中的双重角色:敌人还是盟友?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TME)中含量最丰富的免疫细胞,约占其免疫细胞总数的30%-50%,具有高度异质,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类:
近年来研究显示,TAM的表型受肿瘤细胞来源的CSF-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TGF-β等关键因子调控,针对TAM极化的干预政策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1、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与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具有高度可塑性,其功能受肿瘤细胞分泌因子(如CSF-1、IL-4)调控。最新研究探索通过靶向TAMs的信号通路(如CSF-1R、CD47-SIRPα)来重编程TAMs,使其从促肿瘤表型转化为抗肿瘤表型。
✔代谢组学分析或多组学分析;
✔临床数据分析;
✔体内体外实验模型搭建及检测(信号通路测试、代谢通路测试等)。
2、巨噬细胞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发挥双重作用,既可清除神经毒性物质,也可能引发神经炎症。最新研究关注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的代谢和表型,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蛋白组学分析/代谢组学分析(神经损伤关键蛋白标记物发现等);
✔超分辨显微技术/PET成像技术(关键蛋白沉积检测);
✔信号通路检测-体内/体外模型建立及检测。
3、巨噬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极化动态与表观遗传调控:单核细胞来源的CCR2+巨噬细胞和胚胎源性CCR2-巨噬细胞的极化对于炎症和纤维化的调控受多种因子影响。
🔹细胞间交互网络: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轴的转化调节促进心室重构;
🔹代谢重编程与功能转换:M1巨噬细胞的糖酵解代谢途径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巨噬细胞脂肪酸氧化与修复代谢途径促使向修复表型转化,增强心肌梗死后血管生成。
✔多组学分析(确定关键因子);
✔临床代谢数据分析及代谢组学分析;
✔体内体外实验模型搭建及检测(信号通路测试、代谢通路测试等)。
4、巨噬细胞与代谢性疾病
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中,巨噬细胞在脂肪组织中的浸润和极化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最新研究关注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代谢和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代谢组学分析(确定关键影响因子)或临床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关键代谢因子,如酶或代谢产物);
✔体内体外模型建立;
✔代谢微环境免疫细胞检测;
✔代谢通路相关指标检测及影响机制验证分析。
5、巨噬细胞与衰老
衰老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慢性炎症和免疫监视能力下降。最新研究探索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延缓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
✔体内体外模型建立;
✔免疫微环境检测和巨噬细胞分化及功能检测;
✔衰老关键指标相关通路检测验证衰老机制。
6、巨噬细胞与自身免疫疾病调节
巨噬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发挥促炎作用。最新研究关注通过调控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如抑制M1型极化)来减轻炎症反应。
✔体内体外模型建立;
✔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及功能检测;
✔药物或影响因子治疗效果或影响效果检测验证调节机制。
7、巨噬细胞与药物治疗
纳米药物和巨噬细胞工程化改造:利用纳米技术(如纳米颗粒、纳米载体)将药物或基因靶向递送至巨噬细胞,增强治疗效果或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或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其表达特定的受体(如CAR-M)或分泌治疗性因子。
✔体内体外模型建立;
✔靶向药物设计和体内体外药理药效分析和验证。
基于巨噬细胞热门研究内容,常见的细胞模型及其检测解决方案如下所示:
这个免疫系统中的“打工人”,是不是比你想象的还要强大又复杂?
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极度的可塑性和多功能性,已成为当今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想要更深入“拿捏”它们?别走开!9月份我们将陆续推出以下内容:组织驻留巨噬细胞检测宝典、巨噬细胞代谢研究攻略以及巨噬细胞M1/M2定向极化秘籍和检测方案。
Elabscience®致力于为大家呈现精彩的实验成果,包括形态学观察、细胞内代谢途径分析以及细胞免疫特征的检测。更多硬核干货,持续锁定Elabscience®推文,也欢迎访问Elabscience官网查看更多信息哦~
引用文献
[1] Guan F , Wang R , Yi Z ,et al.Tissue macrophages: origin, heterogenity, biological functions, disease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J].
[2] Gordon S. Alternative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s. Nat Rev Immunol. 2003;3(1):23-35. doi:10.1038/nri978
[3] Wang LX, Zhang SX, Wu HJ, Rong XL, Guo J. M2b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its roles in diseases.
[4] Guan F , Wang R , Yi Z ,et al.Tissue macrophages: origin, heterogenity, biological functions, disease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J].
[5] Gordon S. Alternative activation of macrophages. Nat Rev Immunol. 2003;3(1):23-35. doi:10.1038/nri978.
[6] Wang LX, Zhang SX, Wu HJ, Rong XL, Guo J. M2b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its roles in diseases.
[7] Fujiyama S , Nakahashi-Oda C , Abe F ,et al.Identification and isolation of splenic tissue-resident macrophage sub-populations by flow cytometry.
[8] Meng T , He D , Han Z ,et al.Correction: Nanomaterial-Based Repurposing of Macrophage Metabolism and Its Applications[J].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